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孝明:在技术+的大趋势中 营销人该如何转变?

2015年12月30日 15:57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 

  营销人常会思量明年的营销趋势是什么,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工具和知识去应对未来的变数,如何迈出正确的下一步。于今年之后的营销大主题毫无意外,正是“技术+”。就好像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亲自为为习大大现场讲解了百度无人驾驶车的技术,而这个产品正是得益于技术更新之上,能够切实改变生活面貌的体现,而它也是技术+的体现。当然,无论趋势如何变更,他的本质是趋势营销人去改变,那么从个体的角度,又去如何适应技术+呢?

  吴孝明,从奥美新意互动广告公司到宣亚首席战略官包括同时兼任英帕沃数字技术优先公司董事,一直以来都是以技术为驱动的传播人。广告门也带着营销人与技术之间的许多问题,特地相约采访。

  吴孝明先生认为,技术驱动营销环境的变化,也促进了营销人的变化。同时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营销人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然须要原则,须要始终坚持以创意为核心价值,并且能够贴近时下的移动应用与互联网新技术,这就要求了人与技术之间须要保密的步伐。

  如今消费者的生活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技术打交道,能够给客户最贴近数字时代、具备前沿技术效力的营销方案,并付诸实施时,将技术与创意做完美的结合,这个时候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同时他也认为,不仅在技术跟进的步伐上不能落后,思维也同样须要保持足够的大胆。好的创意,往往也是很多人都还没有过的想法,有一颗大胆的思维,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玩的创意内容,然后在透过知识与技术地去付诸实践,这样才能促使营销创意更加直击人心。

  他也建议营销人要保持:“创意仍然是核心”的理念。但一定要掌握,如何借助时下的新潮技术帮助创意发光发热的能力。

  创意仍是广告核心,但技术能放大创意效果

  在谈及传统广告和技术型广告的区别,吴孝明表示,不管是什么样的广告,基本的核心要素就是创意。

  从传统广告到是新媒体广告到技术广告,甚至到未来广告,他认为创意这个元素是永远无法回避的。但他同时认为,技术让创意放大效果,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载体是已经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促使其变化的核心,就是互联网技术。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创意也能跟上时代,跟上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所以新技术的融入肯定会放大广告的效果。

  而他也表示,融入技术的根源是来自广告主需求的变化。

  如果回顾整个新媒体的发展来看的话,就会发觉在每个阶段,新的技术或新的互联网平台出现的时候,广告主对于这个新的趋势都是一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概念。谁都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在没有太多案例或数据能够证明广告效果之前,广告主会比较迟疑。所以说他也认为,面对新的技术,广告主在第一时间会大部分站在一个观望并好奇的心态。看看新的技术或新的平台得到什么样的一个效果,他才会跟进。同时也有小部分的广告主,会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管如何,这一切都促使广告人必须要先客户一步掌握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告主。

  技术+为创意带来了哪些新的打开方式?

  吴孝明分享了百度与伊利最近启动的一个战略合作:消费者打开手机百度,扫描伊利牛奶盒,就会呈现一个基于AR技术呈现的炫动的地球,点击便可以参观伊利位于全球多个地方的工厂。通过百度全景技术,伊利向消费者在线360°实时展现工厂实景和生产过程,传递健康安心的产品与品牌形象。这也与过去要去实地才能体验有很大区别,一方面能扩大参与的消费者数量,一方面用技术拉近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距离,这也是百度技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他看来,这样的案例就是未来的趋势。广告人需要学会的应该是在这样一个技术的平台之上,如何研发出更多互动方式,不只是简单的推送信息,而应该想办法让消费者与产品、品牌有更多的互动,并且通过技术的有趣性,鼓励消费者愿意去参与,愿意去分享。

  但并不能说,技术广告这么好,传统广告就会死。就像阅读一样,潮流在变,趋势在变,消费者的这种浏览行为在变,然后信息的互动传递的方式也在变,但看着手里的书读着字句的行为不会消失,传统广告就是书本一样。广告人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在新的传播平台上,媒体平台上面做不同的传播方式而已。

  在采访结尾,吴孝明还表示了,营销人最基本的职能之中,应当包括掌握大平台的技术与资源动向,现在很多的营销公司,都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创意和百度等大平台的资源与技术打通。同样的,他也希望大的平台能够不断的创新技术,透过技术与创意的结合,使营销广告实现更现实的价值。从创意公司到技术资源平台,应该彼此保持紧密的合作与互动,而这就要求了技术型的营销人才将成为关键。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