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发改委: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2015年12月30日 15: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发改委: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图片来源于国家发改委网站
图片来源于国家发改委网站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12月29日,2016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会上表示,要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要求,全国能源系统要努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能源发展工作。一要以供给侧为重点,加快能源革命进程,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大力推进能源对外投资合作;二要以创新为引领,增强能源革命驱动力,加快成熟技术产业化,增强传统装备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油气体制改革;三要以扩大有效需求为抓手,提供更加清洁、便捷、智能化的能源服务,大力推进用能方式变革,鼓励发展新型能源消费业态,加强重点地区能源发展,实施好农村电网和配电网建设改造;四要统筹融合业务党务队伍建设,推动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指出,2015年,全国能源系统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将保障能源供应放在重要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认真抓好能源生产供应,全年能源供应总体平稳,能源供需较为宽松。预计全年能源生产总量35.8亿吨标煤,同比下降0.5%。能源净进口量7.0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煤,同比增长0.9%。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64.4%,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科学规划、有序安排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全社会投资效应明显。2015年1月-11月,煤炭开采和洗选、油气开采、石油炼化、电力和核燃料加工等固定资产投资达3.26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

  二是着力加快清洁能源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全年新投产核电机组820万千瓦,核准开工核电机组880万千瓦。全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2550万千瓦;在建及已核准机组3203万千瓦,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第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预计到2015年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2亿千瓦、1.2亿千瓦、43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4.8亿千瓦左右。第三,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国内天然气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三是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为契机,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全年共安排节能改造容量1.8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容量7847万千瓦。大气污染防治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进展顺利。牵头实施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煤炭清洁化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火电机组423万千瓦,淘汰落后煤矿超过1000处、产能超过7000万吨。实施清洁能源发展示范建设。

  四是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取得突破。务实推动重点国家、地区合作,中俄、中亚、中巴、中英、中美、中法能源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统筹谋划推进能源领域“一带一路”合作。大力推动能源装备“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五是以贯彻落实中发9号文件为重点,推进能源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电力改革,印发6个配套文件,研究启动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油气改革,推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组建运营;积极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加强能源立法。

  六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源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重大能源科技战略规划研究编制。组织开展重大能源科技示范。依托重大工程推动能源装备国产化。开展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

  七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能源行业管理能力不断强化。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21项、34子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启动规划、战略研究编制。创新能源监管方式。强化安全监管。进一步优化服务。

  八是加大民生能源建设力度,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又有提高。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大规模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积极开展能源扶贫工作。

  九是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带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据悉,“十二五”期间,中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增长1.4倍、2.6倍、4倍和168倍,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成效显著,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标准煤耗累计下降17克,火电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33%、35%和39%以上。国际合作全面拓展,初步形成了西北、东北、西南及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电网、煤炭等领域国际合作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和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研发成功,大型水电筑坝和80万千瓦水轮机组设计制造世界领先。电力、油气行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我国人均用能、人均用电分别提高了15.7%、29%,居民用气人口提高了1.8倍。

  努尔·白克力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也是能源革命发力提速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决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能源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发展国策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上来。

  会议明确,“十三五”能源发展总的目标要求是:增强能源供给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取得新突破,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发展更加开放,国际合作更加广泛深入;用能条件大幅改善,普遍服务显著提高;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适应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

  会议指出,为确保“十三五”能源发展目标的全面落实,必须注重以下“七个坚持”:一是坚持系统优化,提高能源协调发展水平。二是坚持绿色低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三是坚持多元发展,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五是坚持公平效率,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六是坚持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七是坚持惠民利民,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会议提出,2016年要努力实现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总量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能源效率进一步提升。具体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引领能源发展新常态,重点抓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编制实施。

  二是统筹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

  首先,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推动第一批100万千瓦左右规模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2016年力争风电新增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以上。积极发展水电,加快推进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稳妥推进一批新的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开工建设CAP1400示范工程,推动“华龙一号”技术进一步融合。积极推动地热能、生物质能发展。

  其次,科学有序开发化石能源。有序发展煤电,有效控制煤电产能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加大力度、提高标准,淘汰火电落后产能。加强煤炭产业调控,努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适度加快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实现常规油气增储稳产上产。积极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推进煤矿气权矿权统一,突破页岩气、煤层气发展瓶颈,推动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

  第三,深入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调整煤电超低排放升级改造计划,东、中部地区要分别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推广煤电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

  第四,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建设生态文明矿区。制定煤炭清洁生产标准。因地制宜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完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深入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第五,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输电通道建设。积极推动电网升级。加强油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能源扶贫工程。

  三是坚持绿色低碳,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清洁利用。深入开展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积极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积极实施电能替代工程。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依法行政,推动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机制。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加强能源立法。强化能源市场监管。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五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带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装备国产化水平。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

  六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七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推动能源系统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