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高回报项目难寻 理财产品收益率或继续下行

2016年01月19日 08: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捂住钱袋子,在2016年年初已然成为了投资者的新年愿望。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关系到很多投资者能否成功达成愿望。

  光大银行资管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家银行资产荒的现象都比较普遍,尤其是固定收益率产品市场资产短缺,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下行也是大概率事件。

  资产荒导致理财收益下行

  按照商业理财产品的大致分类,老百姓最常买的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这类型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与银行间市场、交易所以及其他金融市场的固定收益投资品种,包括央行票据、金融债、短期融资债券等等。然而,自2014年11月份以来,央行一年中6次降准,一年期存款利率从3.00%左右降至约1.75%,创下了存款基准利率历史新低的同时,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在不断的下降。

  光大银行资管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市场资金面的宽松之外,优质资产的减少是一个更重要原因,今年下半年,由于股市的巨幅震荡,大量热钱因为避险原因从股市重新流回了固定收益产品,然而这么大量的资金的回流使得固定收益产品难以承接住,这也使得固收的优质资产更加难以获得。

  “像我们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确实也在降低,不过浮动不是太大,一般银行下降个60个BP很正常,也有下降的多的达到了80个BP左右,银行理财收益率不能降得太低,现在客户的选择很多,理财产品到期了,一旦新的产品收益率达不到要求,他们就会选择其他银行进行投资,零售端的收益是必须要尽量保证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较低,在收益上应该与高风险产品拉开差距,监管部门一直提倡买者自负,近些年也希望银行多做一些净值型的理财产品,因此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收益上不可能回到此前的峰值,上述人士表示。

  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也对本报记者表示,2015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趋势比较明显,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去年年初的5.25%下降至年末的4.35%,2016年1月上旬延续了这一下跌趋势,本周平均预期收益率已降至4.25%。对于未来的收益率水平,预计会进一步下跌到3.5%-4%这一区间。

  对于收益率下跌的原因,一是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优质资产减少,优质资产的议价能力提升、回报率下降,围绕这些资产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自然也会下降,二是实体经济承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不变,市场利率水平中长期内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也会随之下行。

  高收益产品多为混合类

  根据银率网数据,2015年共有32029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5%,其中非结构性产品有30218款。不区分产品结构,发行量前三名是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分别发行了1769款、1744款、1154款。高收益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投资类型为混合类的产品最多,有18904款,其次是货币市场工具与债券类产品,有5708款。

  某城商行人士向记者透露,银行理财中的高收益产品此前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房地产项目和地方平台项目,根据本报记者了解,上半年,有多家股份制银行不再接新的地方平台项目,而已经到期的也逐渐终止。

  此外去年上半年还有一部分的高收益产品来自于股票配资,此前,监管层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回购本企业股票的上市公司提供质押融资。针对上市公司高管和股东的配资,大多数银行提供的资金杠杆比例为1:1,少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可以做到1.5:1甚至2:1。不过在监管对配资整顿后,这部分高收益率也成为过眼云烟。

  而除了上述产品,股权质押类产品也因其较高收益率一度成为银行理财的佼佼者,本报记者翻看过往数据发现,该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在7%-8%左右。

  某城商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占比较小,如果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银行是愿意做的,近期股市大跌,股票价格走低,对于银行来说风险较小,因此近期一部分银行开始寻找相对优质的企业,而银行给企业的折算率通常比较低,最高不到0.6,因此企业如果不是出现特别严重问题,对于银行来讲是安全的。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未来平均预期收益率可能再次“破4入3”。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选择理财产品投资,1月份可能是全年比较理想的布局时间。(记者 毛宇舟)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