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楼市遭逢“小阳春” 加杠杆仍应有度

2016年03月01日 08: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一系列利好新政之下,楼市分化明显:一线城市火热,二三线城市慢热。商业银行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也没有采取“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随时调整,目前一线城市首套房8.5-8.8折利率优惠较为普遍。

  专家指出,居民部门“加杠杆”对于实体经济的拉动效果确实更为明显和直接,但在政策推进的过程中需把握政策力度,不宜过快推高居民部门杠杆率,预计未来的去库存政策会避免刺激一线城市的楼市。

  一线城市最低现8折

  北京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首套房贷力度相当大。一是2016年一系列利好刺激刚需积极入市;二是这些地区的融机构和资源相对集中;三是许多准购房者差不多于今年满足5年社保的“限购”要求。“目前多数银行都提供8.5-8.8折的套房贷利率优惠,信贷审批、放贷速度等也明显加快。”

  融360金融平台最新发布的监测报告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低至8.2折,全国平均利率降至历史新低,为4.60%。折扣方面,1月全国530家银行中,提供9折以下优惠利率的银行有98家,环比增加17家,占比18.49%。利率最低的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汇丰银行,提供8.2折优惠利率;上海的中信银行提供8.3折优惠;另有66家银行提供8.5折优惠利率,比上月增加14家。

  融360监测的35个城市和地区中,首套房平均利率全部跌破5%,其中首套房平均利率最低是广州,为4.22%。在上海,有19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低于9折,其中,平安银行春节后办理的首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为3成,贷款利率可打8.5折,选择“双周供”的客户最低可享受8折。

  二三线城市“慢半拍”

  相较一线城市个人房贷市场的火热,二三线城市由于库存压力大、需求增幅较缓等因素,仍旧处于“慢半拍”状态。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宁波、南昌、海口等二三线城市商业银行发现,目前首套房个人房贷利率优惠的“底限”仍旧是8.5折,9折基本是市场上的“主流”。

  作为经历过多轮房地产泡沫的城市,海口楼市在全国二三线城市中反应较为敏感。某大型房企海口售楼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系列房地产新政以来,的确感觉到销售量回暖,不过并没有传说中火爆。值得注意的是,省外投资人群又开始多了起来,非本地购房者占到两三成。目前只要符合相关资质审核条件,非本地居民购房,也只需要首付两成并享受房贷利率8.5-9折的优惠。”

  在天津、海口、宁波等城市,多位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纯公积金贷款、纯商业按揭贷款、组合贷款,只要贷款人名下无房或者有1套房贷款已还清,都可以实现两成首付,同时按揭部分贷款利率最低可享受8.5折。某国有大行宁波地区的银行客户经理表示,“目前的主流折扣是8.8-9折,但如果是有合作的楼盘或者客户资质特别好,也可以拿到8.5折的利率优惠。”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个人房贷虽然期限长、利率低,但有房产作抵押,相对安全;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逾期、不良比例非常低,无疑是目前信贷投放的优选之一。

  居民“加杠杆”应适度

  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末表态称“房贷首付比例还有降低空间”,且“银行有愿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将来会更加加强银行总体健康度的考核,在加强考核的前提下给银行定价更灵活的空间”。因此,部分观点认为,在楼市去库存压力仍大、银行贷款竞争加大的背景下,加大房贷利率折扣是大势所趋。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居民部门加杠杆应适度,商业银行布局个人房贷时也必须因地制宜。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鉴于2016年国内去产能、调结构,以及海外经济疲软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政府适度推动居民加杠杆来对冲经济下行风险无可厚非。但结合最近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以及1月新增信贷中居民中长期贷款规模显著增长等情况来看,居民部门“加杠杆”驶上了快车道。在政策推进过程中需要把握政策力度,不宜过快推高居民部门杠杆率。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市场研究部主管简可指出,为去化库存、支持房地产市场,预计未来政府将出台更多楼市利好措施,或包括进一步降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房贷利息抵扣个税等,但新政仍将延续不同城市间的差别化调控,尤其就一线城市而言,由于市场需求强劲、房价稳步上涨,政策“松绑”的力度可能有限。记者 陈莹莹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