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代表、委员为中国企业建言: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2016年03月14日 09:10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 3月11日下午,陈志列委员(中)发言表示,企业要打造核心竞争力、让中国制造走入国际市场。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3月12日上午,于文明委员(右二)表示,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 本报记者 翟天雪摄

  3月10日,奇瑞最新车型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上市,这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第一次将“首发”市场瞄准海外。智利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奇瑞此举正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一个美丽缩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参会代表、委员们对此展开讨论。

  走出去,谋双赢

  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看来,中国制造“走出去”充满希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创造国际消费需求。事实上,我国的很多产能是优质的,国际市场对我国的高端制造业也有需求,特别是‘一带一路’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遇”。

  今天,中国制造“走出去”不仅有利于中国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扩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相关国家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十三五”期间,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世界将受惠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更深入的参与。

  “中国制造‘走出去’,既是顺应国内消费提档升级的需求,也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的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说。

  2014年开始,三胞集团正式启动“走出去”发展战略,先后并购了美国博斯通、以色列最大的养老服务公司纳塔力和拥有167年历史的英国第三大百货连锁福来德,打下了国际化布局的基础。“当前,我们要努力通过国外并购,把好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引回来在国内落地,推动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加速。”袁亚非委员表示。

  内外兼修走得好

  让更多中国制造“走出去”,需要内外兼修。马培华委员认为,既要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水平,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也要进一步扩大与国际高端制造业的合作,“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起了很大作用。接下来,应进一步扩大与国际高端制造业的合作,创造更好的合作条件,防止制造业外流”。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董事长何文波十分认同。“国际产能合作的本意是能力、资本、技术、人才的合作。中国现在有很强的制造能力,要进行高端合作,取长补短,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何文波代表建议:“企业‘走出去’,必须用好外方团队。”今年初,中国五矿旗下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所属秘鲁邦巴斯铜矿正式投产,这是国内企业在境外获得的储量最大、资源禀赋最佳、成本最低的铜矿。五矿集团在当地聘用的外方团队来自7个国家,在跟当地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难题。“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存在很多利益冲突,需要借助熟悉情况的外方团队。”何文波代表说。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建议,利用上海自贸区等试点的创新优势,让我国在涉外贸易和产业合作中,具有试验国际贸易规则、参与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同时大力创新,给予“中国制造”更多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创造并输出更高水平的作品和技术,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利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良看来,推动更多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还需制定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前不久,‘2015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公布,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只有华为和联想两家企业上榜。我们应着力推进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

  同时,他还建议推进中国制造的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作用,为中国制造输送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支持中国制造品牌培育企业和品牌企业培养与引进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技术人才,为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加强中国制造品牌建设相关教育培训,深化企业质量与品牌建设理念,提升人员质量素养与水平。

  “既然我们倡导工匠精神,就要有相应的考评机制和待遇。”全国政协委员、亿阳集团董事长邓伟说,原来能当上八级工是工人们的自豪,“新时期如何建立完善工人技术考评标准,让大国工匠们更有自豪感,这也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基础”。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