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商业进入大变革与大整合时期 创新转型势在必行

2016年03月17日 16:1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题:我国商业进入大变革与大整合时期 创新转型势在必行

  受电商冲击、经济下行压力等影响,我国多个传统商业项目经营情况恶化甚至亏损。伴随着创客空间兴起、商业知名企业纷纷开启“轻资产”模式,当前商业领域进入大变革与大整合时期,创新转型势在必行。

  传统实体商店出现亏损闭店 新兴业态开店活跃

  去年以来,继百盛、天虹、王府井等业内领先百货公司关闭部分门店之后,万达百货也集中关闭了多达40多家亏损门店,转型为电器专卖店与购物街。

  同时,另一零售主力业态——大卖场,也陷入业绩下滑的困境。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大润发超市业绩首次停止了增长,后来居上的永辉超市业绩也出现了小幅下滑,其他一些卖场因为业绩不佳,纷纷放慢甚至暂停了开店计划。

  奢侈品门店也面临“寒冬”。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集团因为大中华区经营业绩问题,去年关闭了11家门店。LV则一次性宣布关闭其在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3家门店。

  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统计,去年,超过8成的奢侈品牌在中国有各种形式的关店行为,其中包括Chanel、Burberry。与此同时,Dior、Cartier、Gucci等奢侈品牌纷纷降价打折以吸引客流。

  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17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16年会”上指出,一些商业领域呈现整体性困难,挑战既来由自行业内部,如商业规划失控、商业项目供应量过大等,也有电商冲击、经济下行等外部因素。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发布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2015/2016)年度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包括奢侈品与大众消费品店铺在内的传统实体商店闭店情况比较突出,创客、康体、体验等新兴业态则开店活跃,线上与线下从火拼开始出现了融合,商业资产抛售与并购趋于活跃,表明我国商业领域正进入大变革与大整合时期。

  创客空间兴起 创新转型势在必行

  专家认为,当前商业领域洗牌加剧,传统主力店本身如何创新升级,如何寻找新的替代性主力店,以及高端商业定位如何更多瞄向大众消费,已成为行业紧迫课题。

  去年初,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号召下,国内企业借鉴国外联合办公模式,纷纷打造创客空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明星企业家毛大庆辞职创业打造优客工场。飞马旅、赛伯乐等创客与孵化器也加快了全国布局的步伐。

  同时,轻重资产出现分工,商业领域扩张呈现新路径。去年,万达商业地产与光大安石、嘉实基金、四川信托和快钱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4家机构宣布投资240亿元,建设20座万达广场。紧随其后,万科、星河、红星等知名企业纷纷开启轻资产模式。

  业界对此的解读各不相同,主流看法是商业领域出现分水岭,今后专业的事应由专业公司做,行业进入专业化时代,市场格局开始洗牌。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商业领域重资产风险加剧的标志。

  当前,创新业态更受关注。个性化消费时代来临,“反同质化”潮流开启,设计师概念店、买手集合店当红。同时,包含马术、海族馆、击剑、医疗、跨境电商、虚拟现实、创客工场等全新业态甚至成为购物中心的主题卖点。

  商业领域创新转型还表现在线上、线下融合。在刘强东斥资43亿入股永辉超市仅仅3天后,阿里巴巴即宣布与另一家线下重量级企业苏宁云商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专家表示,线上巨头阿里、京东从将战场转向了线下商业资源争夺。但目前线上与线下的整合还仅停留在物流与资本层面,更深层次的融合仍未破题。

  商业资产跨界融合 进入资本导向时代

  最近,商业项目纷纷加大餐饮和娱乐比例,跨界融合体验迈向高层次。但是,体验业态并不等于体验商业,体验商业的品质、场景与服务是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领先企业开始尝试商业与文化、旅游、科技的跨界融合。

  “行业创新变革加快。”王永平说,在挑战面前,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变革,从020线上线下融合到文、商、旅等产业跨界融合,商场开始尝试“去购物化”,增强体验与服务;写字楼开始尝试“去办公化”。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理事长、住建部住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说,从供给侧改革来说,应全面提高供给的质量,商业领域应注重满足文化、教育、娱乐、健康、旅游、养老等需求,在品质上更加精细化、差异化、绿色化。

  同时,商业领域进入资本导向时代。去年,北京华联购物中心新加坡REITs上市,天虹商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REITs,特别是股权REITs作为一种将房地产资产进行证券化的金融产品,可以提供给投资者更具流动性的地产投资工具,也可以为开发商提高周转率。

  专家认为,当开发商更多地抛弃散售模式而选择持有物业之后,如何通过资本通道退出更为重要。除了常规的上市路径之外,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置换、有限包租、众筹等创新资本化工具开始出现,资产的抛售与并购将更为常态化。  新华社记者常晓华、陈健、胡旭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