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流通畸态:挤掉菜价的“非市场因素”

2016年04月07日 09:22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江苏省调查总队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江苏省鲜菜价格累计涨幅达六成,3月份更是一路猛涨。买菜人的菜篮子越拎越重,与此同时,种菜人也笑不出来。不少菜农抱怨说,菜贩都买房了,种菜的却还只能养家糊口。

  菜价“发烧”、菜农只分得一点“剩汤剩饭”,凸显出蔬菜流通的畸态。当“菜贱伤农”时,消费者很难感受到菜价大幅下降给菜农带来的困扰;而当消费者“买菜花大钱”时,菜农也只是“种菜赚小钱”。两头吃亏,肥了中间,在与流通环节的博弈中,弱势的菜农少有话语权;菜农有旱有涝,中间环节却是保赚。尤须警惕的是,有些流通大户利用冷库囤积耐贮蔬菜,有货不卖,人为导致紧缺,加剧价格上涨,这都说明市场在流通环节出了问题。

  长期来看,由农产品价值回归导致的菜价上涨是正常趋势。但上涨不等于过快上涨,不意味着乱涨,更不应移花接木,把“非市场因素”当成市场因素来牟利。解决市场的问题,虽不宜直接行政干预,但政府部门至少可以做两件事。一是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给菜价“减负”;二是对菜价实行“全程晒”,公布蔬菜田头成交价、农贸批发价和菜场零售价,看菜价从哪里开始打滚、从何处开始狂奔,从而挤掉菜价的“非市场因素”。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