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业部:玉米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2016年04月07日 1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东北玉米收购进度已达90%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4月7日电 农业部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表示,玉米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农业部畜牧业司马有祥司长、种植业管理司潘文博副司长出席发布会,介绍玉米结构调整与生猪生产形势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叶贞琴表示,玉米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并重点介绍两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 为什么要调整玉米结构。叶贞琴指出,这主要是根据当前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来作出的相应调整。主要是基于当前玉米出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库存大幅度增加,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库存压力比较大,市场价格下降比较多。

  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产的快速发展。这些年粮食“十二连增”,玉米的贡献值最大,是面积增加最多、产量增加最快的作物。过去12年,玉米的面积增加2.1亿亩,产量增加2175亿斤,占整个粮食产量增长量的57%。二是在生产发展的同时,消费需求不足。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玉米饲用的需求下降,深加工用量减少,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生产发展速度。三是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比较多。受国内外价差的影响,近几年玉米及替代品进口逐年增加。去年,玉米进口473万吨,同比增加82%,同时非配额管理的高粱进口1070万吨,同比增加85.3%,大麦进口1073万吨,同比增长了98.3%,木薯进口了938万吨,同比增加了8.4%,还有一个现象称之为DDGs,就是玉米酒糟,进口了682万吨,同比增长了26%,挤占了国内玉米消费市场,增加了玉米去库存压力。针对这些问题,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生态保护、市场需求等因素,农业部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玉米结构进行调整。

  第二,如何调?叶贞琴表示,总体上,巩固玉米的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的种植面积。这是大的原则,大的方向。

  叶贞琴指出,在调整的区域上,重点是“镰刀弯”地区,“镰刀弯”地区是一个俗称,包括黑龙江内蒙古第四、第五积温带的冷凉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和西南石漠化地区,这个地区在地图上的形状像个镰刀。这一区域涉及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的部分地区。2015年这一区域玉米面积1.56亿亩,比2005年增加了7000多万亩,是过去十年来玉米面积增加最多、发展最快的地区,但是这一区域有部分是玉米非优势产区。

  叶贞琴介绍,将“镰刀弯”地区中的非优势区作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主要是两点考虑:一是这一区域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多处在农牧交错、高寒高纬、坡地岗地、沙重盐重、跑水跑肥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年际间波动比较大。二是这一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少地方土层比较薄、土壤比较贫瘠,种植玉米不仅不经济,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所以,积极调 整“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不仅是适应市场需求,也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调整的重点是“镰刀弯”地区。

  叶贞琴指出,在调减目标上,去年11月份,农业部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计划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

  在调减的路径上,叶贞琴认为,有多种路径、多种方式,有六个方面。

  一是适宜性地调。重点是调减高纬度、干旱区的玉米,改种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

  二是种养结合地调。重点是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 蓿,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

  三是生态保护地调。调减石漠化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改种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果桑茶等经济林、牧草饲草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

  四是种地养地结合地调。重点是东北地区恢复大豆玉米的轮作,因地制宜的发展苜蓿玉米轮作,华北地区实行冬小麦夏花生的复 种,发挥豆科作物的固氮养地的作用。

  五是围绕市场地调。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种养、产销结合。

  六是有保有压地调。在调减非优势 区玉米面积的同时,对优势主产区、核心区的玉米还要稳定,还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科技推广,提升整个玉米的产能。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