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渝城市群将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 覆盖川渝30%

2016年04月11日 09:3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成渝城市群规划获批,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目前获中央批复的第四个城市群。此前已有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获批。这预示着,中国西部将产生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极,有专家称,成渝城市群将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中央批复,究竟将带来怎样的利好?究竟有哪些城市将最终入围?从今天起,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将推出“新成渝 新未来——聚焦成渝一体化 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大型系列报道。

  “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2015年,我国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对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分析认为,《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过,是我国城市群加快发展的最新注脚。

  在已明确的成渝城市群的五大任务中,“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资本、技术等市场一体化”成为重要一环。

  成都+重庆

  成渝双核引领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渝城市群范围有多大?成渝城市群规划方案获批后,这成为牵动很多人的话题。

  身在川渝的市民都非常关心,城市群获批后,自己的家乡是否会纳入其中?在承接核心城市功能转移时,是否具备先发优势?

  华西都市报梳理发现,关于成渝城市群的详细覆盖范围目前并没有官方明确解释。坊间普遍认为,成渝城市群以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为依托,横跨川渝两地。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的信息,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表示:这也意味着作为这一西部城市群双核,成都和重庆这两个特大中心城市必将在城市群发展中,起到辐射带动的核心功能,将逐步成长为支撑起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渝东南地区+四川11市

  成渝经济区未涉及区域将纳入

  除了成渝,哪些城市还将入围城市群?

  一种声音认为,成渝城市群以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为依托,成渝城市群即等同于成渝经济区。

  对此,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明确表示,两者并不能画等号。从范围来看,成渝经济区的范围,不包括重庆的渝东南地区,而成渝城市群则涵盖了整个重庆地区。

  目前,关于成渝城市群一个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其覆盖范围包括重庆全域、成都市以及四川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内江、宜宾、泸州、自贡等11个城市。

  尽管目前批复方案尚未对外公布,成都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测算,成渝城市群覆盖范围占据四川和重庆面积的30%,人口密集度是两地的75%。以2014年两地经济发展情况为例,经济总量更是占到了70%以上。

  可以说,现有的成渝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城镇的高度密集,人口的高度集中,产业化高度优化,具备未来引领西部大开发整个城镇化过程的强大优势。

  大中小几十个城市

  成渝之间一批中小城市将入围

  成渝城市群,哪些城市可能入选?关于范围之争,前期征求意见时,也有所体现。2015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在重庆召开了成渝城市群规划座谈会,针对规划方案征求各方意见。

  “当时四川就提出,希望将部分城市纳入到成渝城市群规划当中。”一位参加了当时会议的官员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征求意见的会议上,还特别以四川达州为例,距离重庆仅有100公里左右,无论是地缘优势,还是已有的产业融合基础,达州都有较强的优势。因此,尽管达州并不在成渝经济区范围内,但是在制定成渝城市群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达州部分地区的优势。

  “成渝城市群的概念,并不是单指成都或者重庆某一个城市或地区。它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包括两个核心城市和几十个大中小城市。”成都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川渝两地一批大中小城市纳入成渝城市群规划,在承接和分担区域核心城市功能分配中,必将推动新一轮人口、产业等的转移。李后强表示,不仅可以彻底改变重庆成都双核独大的局面,还可以补上两地中小城市“塌陷”的短板,实现中部塌陷区的经济崛起。

  成渝一体化四川八市吹响“集结号”

  重庆、四川在成渝城市群建设方面,早就已经行动起来,并确立了鲜明目标。

  自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后,成渝之间的合作进程不断推进。2015年5月,双方共同签署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即有展现。根据《备忘录》,两省市将共同推动交通、信息、市场一体化,共同加强公共服务互助、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联动、产业发展合作,并建立双边合作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互动。

  华西都市报记者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成都市,四川省泸州市、遂宁市、资阳市、自贡市、达州市、广安市等至少7个城市,在地方《十三五发展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同程度地提到了与重庆的合作。

  规划引领“十三五”将建强成渝交通走廊

  成都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挥成都城市群比较优势和潜力,加强与重庆城市群的合作,共同推进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发展。

  推进两地同城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至关重要。2015年,成渝高铁通车,是连接重庆和成都的首条高速铁路,使成渝两地的交通和往来更加快捷紧密。

  成都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成都将继续向东加快推进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工作,规划新建时速350公里成都至达州高铁,在达州衔接渝西客专、在万州接郑万高铁。力争开工建设成都经新机场至自贡高铁,衔接川南城际铁路及渝昆高铁。成安渝高速(成都段)将建成通车,届时,将形成成渝第三高速通道,有效缓解老成渝高速和成遂渝高速公路压力,成都至重庆高速公路通行时间缩短至2.5小时。结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进度,同步开工建设成都新机场高速,对外连接规划的资广潼高速,形成直接联系重庆的第四条高速公路通道,进一步建强成渝交通走廊。

  川渝合作中小城市打造示范区“桥头堡”

  距离重庆仅有30公里的广安,在发展定位上,更是提出了川渝合作示范区桥头堡。

  深度融入重庆,广安市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借力重庆“两车”和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打造“两车”配件和电子配件基地。

  “争取开通广安至重庆动车和建设广安(高兴)至重庆(涪陵)铁路。”广安提出,积极对接重庆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对接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面向重庆主城区人群提供安全农产品和休闲度假养生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对接共享,深度融入重庆城市群,建成川渝合作发展的先导区。

  成渝城市群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

  填补空缺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明确提出要发展18个城市群和2个城市圈。华西都市报记者统计发现,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个城市群(圈)中,包括成渝城市群在内,已有4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获得中央层面批复。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同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批复,原则同意《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下游则有《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游《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填补了上游地区的规划空缺。

  潜力巨大

  成渝两地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相互支撑和带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两者加起来基本可以和沿海发达省份去比较。

  实际上,成渝城市群不仅会产生1+1>2效应,更会是1+1=4。成渝组成一个国家级的城市“狼群”,不仅可以避免彼此在以往竞争中的内耗,更重要的是,会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个颇具潜力的增长极。

  “成渝城市群特别对中国企业乃至全球的企业,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表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密度、综合竞争能力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从发展的综合要素和潜力上,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并不遥远。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骆玲:

  强强联合,错位竞争,建立部省协调机制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向日渐清晰。

  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教授杨开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强调“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是希望成渝城市群在未来可以解决发展的“哑铃形”结构。

  目前,成都和重庆在整个城市群中GDP比重过大,挤压了其他中小城市的发展空间,如2015年四川省逾3万亿的GDP贡献中,成都一家超1.08万亿元,而GDP排名第二的城市绵阳仅1700亿元。

  杨开忠认为,只有在成渝两地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前提下,才能合理引导产业布局,从而推进整个城市群从过去的“单独建立成都和重庆两个经济中心”的阶段,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中小城市群”迈进。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骆玲认为,其目的是国家从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层面考虑,加强对成渝两地发展的统筹协调,引导促进成渝城市群建立产业集群和链条上的关联配套,减少相互间产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提升城市群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

  以汽车产业为例,成都与重庆已成为中国汽车版图上鼎立的两足。

  成渝两地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必须要打通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强强联合加错位竞争。当然这也需要一个更高层面的协调沟通机制,对产业布局、利益分配进行沟通协调。

  “无论是经济区还是城市群,只要涉及到跨行政区域,都存在利益分配的问题。”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利益之争尤其表现在跨区域的项目建设方面。所以,要以市场为基础、利益为导向建立一个协调机制,譬如可以借鉴京津冀,建立部省联席机制,统一协调分配。减少不必要竞争,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想玲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