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流转费年年看涨 种粮大户如何增产又增收

2016年04月18日 14:18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 

国内外粮价倒挂 流转费年年看涨 种粮大户如何增产又增收

  唐河县桐河乡祥宏农机合作社社员正在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示范区防治小麦病虫害。近期,种粮大户们都在抓“一喷三防”,确保小麦丰产丰收。丰兴汉左力摄(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丁新科马涛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是近年来中央到地方一直提倡的举措。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今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也提出要“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入。”

  目前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种面积占比逐年上升。在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收购价不断走低的情况下,今年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种粮热情如何,农村土地流转状况如何,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有哪些难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来走访滑县、唐河县、确山等地种粮大户代表,了解种粮一线情况。

  种粮比较效益在下滑

  4月16日,记者来到唐河县张店镇白秋村种粮大户尹中原的“厂区”时,他正和工人们在保养机器,商讨今年夏收的事儿。所谓“厂区”,其实是占地16亩的五组大型烘干设备厂房。

  尹中原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从农户手中流转的土地面积达5200多亩,其中小麦5100亩,实行小麦、玉米轮植,剩下100多亩地种春花生。

  “种粮效益的确在下滑。去年玉米才0.7元一斤,全年利润只有50多万元。”尹中原说,正常年份利润应该在250万元左右,而近年来小麦锈病和玉米锈病多发,加上旱情影响,种粮效益连续4年都在下滑。

  此前几天,在距离张店镇20多公里的古城乡,土地流转大户古天生也对记者坦言,近年来单纯种粮食作物确实没啥效益,所以他实行多种经营,流转的1000多亩地,500亩用来种植粮食,500亩种植栀子,另外300多亩种植烟叶。

  老古种植栀子的地方位于沪陕高速唐河段两侧50米的丘陵地带,他种植的栀子属于中药材的一种。“栀子果可以入药,也可以做色素,用途广泛,综合效益不错。”老古摸着低矮的栀子叶说。

  会不会有农户因种粮效益下降而转种经济作物呢?随行的唐河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回答了我们的疑问:有土地流转大户轮植花生等经济作物的情况,但绝大部分好地块还是用来种小麦、玉米等主粮。

  融资难是最头疼的事儿

  粮食收购价走低,土地流转费用却年年上涨。滑县种粮大户于同勤,全部土地的流转费用年均在850元/亩,最高的要1000多元一亩,他无奈地说,粮价这么低,有点吃不消。

  谈及生产经营,种粮大户有共同的难处,就是融资难。古天生曾找当地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办理过贷款,但银行贷款“额度低、门槛高”。“额度低”是只批了十几万元,相对于他一年100多万元的投入来说是杯水车薪;“门槛高”是银行不认固定资产,要求他找三名公务员作担保,为此他费了不少功夫。

  尹中原同样希望国家在对种粮大户的贷款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他一年肥料、人工、地租、农药等各项投入加起来有600多万元。所幸的是,今年他将自己的5000多亩地全部在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投了农业保险,中原农保出面为他担保,向中原银行贷款100万元。

  省农信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扶持农户贷款上,银行主要考虑种植前景、贷款人信用等多种因素。事实上,对于一些好的农业项目,农信社甚至不用任何担保就放款。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表示,由于缺少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难以抵押评估,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因而,种粮大户的贷款最好由政府出面担保。国外的农业合作社发展成熟,不但自己可以融资,还可以担保。此外,党国英认为,目前农村的土地流转费用有些偏高,不是很合理,根据规模化耕作的经验,地租未来可能会缓慢回落。

  多举措化解种植风险

  尽管粮食收购价走低,资金筹措难,却挡不住种粮大户的种粮热情。唐河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唐河县耕地总面积245万亩,流转土地57.8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3.6%,其中合作社流转土地22.5万亩,种粮大户流转土地17.5万亩,全县各类主体土地流转热情不减。

  种植大户们也给记者透露了化解种植风险的应对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及时改善种植结构。尹中原打算今年秋季将花生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古天生则是将1000多亩流转土地进行轮植,除500亩丘陵地固定种植栀子外,他每年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配小麦、玉米、花生、烟叶等作物种植亩数。另外,老古的栀子林中还间种有柳树苗、柏树苗,他说,这些树苗到了可以出苗的树龄,卖出去也是一笔收入。

  土地流转大户们也并不固守种植收入,以尹中原为例,他的农机合作社拥有20多台大中型农业机械,管理周边农户托管、半托管的土地,这样算下来,他的合作社服务土地共有1万多亩。由于他每年订购的种子、化肥量大,可以直接与厂商联系,周边村的农户通过他订购农资,对他也是一笔收入。

  还有的种粮大户深挖本地资源,走出一条品牌农业的路子。确山县留庄镇赵楼村的种粮大户潘巨将本村的土壤和大米进行化验,通过了富硒大米认证。他注册了“薄山湖”富硒大米商标,并与江苏一家农产品公司合作,统一标识和产品形象,新品市场零售价达到18元/斤,比普通大米高出好几倍。

  党国英认为,在河南这样的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规模不一定追求过大,动辄上千亩规模的流转土地管理起来困难不说,生产效率也不一定高,几百亩的流转规模反而比较适宜。他建议种粮大户借鉴家庭农场式的经营经验,吸引技术工人、雇工入股,采取合伙人制度,这样比自己单纯雇佣工人更能抵御经营风险。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