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万金油专家为何长时间成为公众明星 谁给董金狮打开方便之门

2016年04月28日 15:0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可以想见,“董金狮式”的万金油专家,并不会就此销声匿迹。在不同的公共领域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董金狮借以生存的土壤。

  那么,万金油专家长时间成为公众明星的症结在何处?又该如何遏制下一个“董金狮”的出现?人见人怕的“白色污染”,又该如何真正解决?

  带着这些问题,北京晚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塑料餐具联合办公室主任、原国务院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沛生。

  “脱离实际的政策,

  造成五六十亿的直接经济损失”

  北京晚报:董金狮为何能在如此长时间内营造“专家”的形象,并借此渔利?

  李沛生:董金狮之所以能够敲诈企业钱财屡屡成功,炫耀自己,发表这么多言论长达十多年。第一个原因,就是一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不敢担当,和当前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给董金狮的敲诈团伙打开了方便之门。十多年来的政策缺口,也间接支持了董金狮的敲诈活动。

  我们要问,为什么一个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绿色包装产品,会被说成落后产品呢?十几年来,负责制定政策的工作人员,没有认真调研,制定了脱离实际的政策,造成五六十亿的直接经济损失,这还不包括间接经济损失。为什么我们塑料界、包装界中,那么多教授、专家多方呼吁,却上诉无门?

  第二个,社会各界也存在科学素质低、科普工作没有到位的问题。董金狮的一些说法,是明显不符合科学事实的,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没有对其说法作出质疑,这也给了他机会。

  北京晚报:您认为目前是否存在出现第二个“董金狮”的土壤?

  李沛生:董金狮的生存土壤,应该说正在慢慢消失。首先我们说,政府要有错必究,要敢于承认错误。之前的政策发现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实事求是,按照科学的原理来把它纠正过来。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关政策已经有了改进。这种作风是应该提倡的,应该给他们点赞。

  与此同时,“董金狮们”借以牟利的组织——山寨协会、社团也在逐渐被清理。前一段民政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说过,山寨协会、社团的存在发展,其实都是在打政策擦边球,山寨社团为什么一直层出不穷,除了利益诱惑外,政府部门相关的查处力度还不够大,这也就是说,有关部门已经发现了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所以我觉得在这些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说已经有了认识和解决方案,再出现有没有可能?有可能,但是会大大减少。

  “禁而不止,

  是因为塑料餐具符合市场规律”

  北京晚报:您曾提到,发泡塑料餐具的问题与政府管理不善和公众使用习惯有关。

  李沛生:一次性餐盒在当年,确实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由于我们环保意识比较差,随便乱扔乱丢,再加上有关部门管理不善,没有做好回收工作,造成了白色污染。但我们要明确,这是产品的问题,还是管理的问题?

  问题出现了,关键是后边的应对政策,可惜实际的处理方式比较差,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

  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回收利用。举个例子,以前我们的铁路两旁,白色餐盒、垃圾堆成山,后来为什么没了?因为我们的火车变成空调车、高铁,窗户关住了,产生的垃圾,工作人员拿个袋子装走回收了,问题就没有了。

  北京晚报:在董金狮案件中,他所讹诈的企业中,也确实存在违规的问题,如何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

  李沛生:6号令发布以来,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禁而不止是存在的。根据我们2005年的调查材料,当年一次性快餐具用量是在120亿只,这其中有86亿是聚苯乙烯发泡餐盒。我们要考虑它为何会禁而不止,是因为它不管是生产成本、使用性能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符合市场规律。

  反观6号令发布后,发泡塑料餐具的一些替代品,反而逐渐退出市场,可见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这个行业当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董金狮的举报并非是为了监督,而是利用政策上的空当、歪曲事实去牟利,打着“维护国家产业政策”、“保卫食品安全”之名,行敲诈企业钱财之实。甚至他私下制定一些“行规”,再反过来让企业按照他的要求去生产,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客观上说,由于过去十几年中,发泡塑料餐具常年处于“非法生产”的状态下。企业无暇顾及改进质量,研发新产品,因此生产技术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上,与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相关企业已有一定差距。

  未来我们应该尽快做四件事,第一件事情,要把这个产业的政策落到实处,抓产品生产许可证;第二个,要尽快制定行业标准;第三个,就是根据国家标准加紧行业整顿,让这个行业焕然一新,做到有人管;第四,要组建行业协会,能够自我教育、自律。

  “应将一次性发泡餐具

  列入国家强制回收产品目录”

  北京晚报:您提到解决发泡塑料餐具的白色污染问题,要靠回收利用。应该怎么做好回收工作?

  李沛生: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后实际用途很多,如制作再生塑料产品、燃料棒等等。每年我国都有大量的塑料回收再制品出口到欧美国家。但因为我们现在不重视回收工作,许多回收再生产的企业没有原料可用,还要去国际上买废旧餐盒。

  在过去的经验里,我认为上海的“三分钱工程”值得借鉴。所谓“三分钱工程”,其原则就是源于“谁污染、谁付费”的理念。要求餐盒的生产企业,每生产一个餐盒,就上交有关部门三分钱的费用。这三分钱中,一分五用来支付给回收餐盒的人,也就是捡餐盒收废品的人;五厘钱用于回收资源的运输;五厘钱用于建立回收处理厂;再有五厘钱成立了四个管理中心。这样做餐盒的回收利用形成一个网络,回收的人有利可图,就会有动力去收集废旧餐盒。

  但当年的“三分钱工程”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外省市的餐盒,也卖到了上海。那就出现一个问题,企业上缴的三分钱,无法覆盖回收餐盒的成本,导致这个政策最终失效。因此这类政策一定要全国一盘棋,所有省市一同执行,才能起到效果。

  此外,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包括一次性发泡餐具在内的一次性餐饮具列入国家强制回收产品目录。有了相关政策的支撑,政府部门跟市场作用要配合起来,就能解决资源回收再利用的问题。

  北京晚报:由于十几年来政策的反复与管理问题,塑料餐盒行业是否存在着问题?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餐盒的安全问题。

  李沛生:从安全角度来讲,发泡塑料餐具是国际公认的无毒无害产品。社会上流传的一些对于发泡塑料餐具的误解,恰恰是因为董金狮等人刻意误导公众的结果。

  例如泡沫塑料餐具的生产和使用会释放二英的传言,实际上二英的产生需要多重条件,如含苯环物质和含氯、溴物质同时存在,金属催化剂的参与,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等。塑料泡沫餐具的生产和使用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董金狮用打火机点燃饭盒产生黑烟,这也并不是二英。

  再比如聚苯乙烯餐盒是否会释放苯乙烯单体的问题,这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我国相关生产标准,也对产品残留的单体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这个标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同甚至更为严格。

  当然任何产品都有其特性,也有弱点。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的弱势在于在高温下容易软化,因此不能使用微波炉加热,如果是聚丙烯的餐盒就可以。消费者应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来使用它,就不会产生安全问题。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科普工作,让公众去了解。

  本报记者 吴楠

  制图 宋溪

  一次性发泡

  聚苯乙烯餐具

  政策变化史

  1986年

  我国从日本引进第一条PSP生产线

  1998年

  由于快餐业兴起、城市务工人员增多, PSP餐具发展迅速,全国产量已超过50亿只

  1999年

  由于“白色污染”等问题,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6号令”,明确提出于2000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目标

  2005年

  国家发改委发布“40号文”,再次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列入“淘汰类”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2011年

  国家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闻通气会上,确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为无毒无害、可回收再利用的产品,符合资源节约的方向

  2013年2月

  国家发改委颁布“21号令”,正式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类中删除

  2013年7月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药监局联合发布2013年347号文《关于切实执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监管工作通知》

【编辑:尹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