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网约车监管 应及时 “亡羊补牢”

2016年05月06日 15:3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姚友明、白靖利

  深圳网约车司机涉嫌杀害女性乘客的消息连日来引发关注。年轻生命的凋零令人惋惜。偶发的悲剧虽不能抹杀网约车产业的发展,但公众期待监管部门能通过这起惨剧总结教训,加大对网约车的监管力度。

  据滴滴公司介绍,犯罪嫌疑人使用真实信息在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但涉案车辆牌照系其临时伪造。事实上,审核把关漏洞只是网约车平台问题之一。在今年3月深圳市交委约谈5家网约车平台时,曾通报包括违法多、交通事故多等五大问题。现实中,网约车牌照甚至车型都与注册信息不符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另外,网约车司机准入门槛过低,也为乘客安全埋下隐患。网约车司机群体中,已出现过吸毒人员、精神病患者和被吊销驾照者等不该出现的人员。应该看到,在给用户带来便捷出行体验的同时,网约车平台对司机和车辆把关不严的隐患,会直接导致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规范网约车机制,近期深圳、广州、杭州、上海等地密集对网约车开展整治,地方网约车新政策包括审查司机身份等,对提高网约车司机整体素质有益。然而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行业管理办法的背景下,地方性的规范约束仍显力度不足,一些地方尝试设立的职业门槛,常常被外地网约车轻而易举地“攻破”。

  移动互联时代,网约车对政府部门监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公众希望深圳发生的案件能成为网约车规范、有序发展的转折点,希望在即将出台的顶层设计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从业者准入门槛、明确事故赔偿责任,通过可操作、能执行的具体政策,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弥补网约车这一新兴行业在制度和审核上的缺失,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

【编辑:尹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