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个月减少原煤产量1.23亿吨

2016年06月15日 16: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近日,山东、陕西等省份已陆续收到煤钢去产能奖补资金。

  发改委昨日表示,2016年度中央奖补资金也已向地方拨付到位,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实际上,在煤钢去产能的过程中,人员安置是最重要也最难的问题。

  业内预计,随着奖补资金的到位,各省以及煤炭集团的人员安置问题将加速进行。

  需要一提的是,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实施近半年以来,效果可谓显著。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比去年减少约1.23亿吨。

  分析师表示,在各地煤炭去产能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下,煤炭供应偏紧将成为市场常态,加上夏季用煤高峰期的到来,煤价上涨预期强烈。

  煤钢去产能奖补资金已到位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山东省获得中央财政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19.23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化解钢铁和煤炭行业过剩产能。

  山东省此次获得的资金约占全国的7%,是根据钢铁、煤炭化解产能任务量、需安置职工人数等基础数据测算确定的,为专项奖补资金中的基础奖补资金部分。

  此外,本年度结束后中央将对我省钢铁、煤炭去产能和职工安置有关情况进行核查,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量的地方,将按基础奖补资金的一定系数给予梯级奖补。

  对于煤炭钢铁去产能,中央层面的力度和决心都很大。

  据了解,此前,财政部印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中央财政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对地方和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工作给予奖补。

  此外,专项奖补资金规模为1000亿元,具体包括基础奖补资金和梯级奖补资金两部分,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符合要求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5月19日,中央财政已拨付2016年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276.43亿元,以支持地方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

  从5月底开始,陕西、山东等省份开始陆续收到奖补资金。

  6月14日,在发改委召开的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介绍,各有关省区市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都已制定完毕,明确了本地区“十三五”期间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安排和目标任务;2016年度中央奖补资金也已向地方拨付到位,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人员安置将成为下一步重头戏

  而随着煤炭去产能奖补资金的到位,各省市去产能工作也将进入新的阶段。

  据了解,各省、煤炭集团人员安置方案已经陆续出台。如已经获得奖补资金的山东能源集团肥城矿业也于近日通过了《山东能源肥矿集团员工安置方案》,通过九条渠道进行人员分流安置。

  需要一提的是,在煤价下跌的过程中,多数煤企都陷入亏损,民企扛不住早已主动关闭煤矿。但国内煤炭产量中国企占比达到70%,在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工作中,而国企人员安置是最大的问题。此轮中央政府以给奖补资金的方式,主要就是解决国企产能退出中最难解决的人员安置问题。

  申万宏源煤炭研究团队表示,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即将进入人员安置这一步。解决人员安置的根本性问题是奖补资金。随着奖补资金逐步到位,人员安置将加速进行。

  实际上,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实施近半年以来,去产能的效果比较明显。

  6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为2.64亿吨,同比减少15.5%;1月份-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13.4亿吨,同比减少8.4%。按此计算,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比去年减少约1.23亿吨。

  李朴民昨日还表示,我国煤炭产量继续下降,价格有所回升。4月份以来,主要产煤省区产量出现明显下降。受此影响,加之各地陆续进入迎峰度夏,电厂日均耗煤有所增加,煤炭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安迅思分析师邓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煤炭行业限产真的很给力。限产政策比较到位,大煤炭集团都不敢贸然超产。

  他还指出,马上迎来煤炭需求旺季,现在各节点库存都不高。进口煤货源也是偏紧,价格快速上涨。7月份煤价继续上涨的机会很大。

  卓创资讯分析师耿珍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后期来看,在各地煤炭去产能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下,煤炭供应偏紧将成为市场常态,加上夏季用煤高峰期的到来,国内煤价上涨预期强烈。

  (李春莲)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