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暑期临近北大清华门口黄牛忙揽客 “在校生”兜售纪念品

2016年07月04日 15:5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暑期临近,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门前已经热闹起来。不少心急的家长带孩子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参观,让孩子提前接受“熏陶”。不巧的是,从7月初到7月中旬这段时间,北大在校生正在进行期末复习,学校因此暂停了进校参观的项目。嗅觉灵敏的黄牛们抓住了商机,他们利用过期的学生证,带着家长孩子进校参观。而在清华大学门前,有“在校生”正在向游客们讲述着励志故事,其实,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兜售纪念品。

  北大东门

  300元包辆车 能进学校参观

  昨天的天气相当闷热,但前来北京大学参观的游人还是摩肩接踵。一大早的校东门前,年轻的学生、带着孩子的家长,他们眉头紧皱——大老远来了,学校却不让进门参观。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黄牛们适时出现了。

  “30一位,包你们能进去!”黄牛们开出了价码,很多围观的游客对此将信将疑。黄牛则解释说,他们手里有北大的学生证,这些证都是从毕业生手里买来的,不是伪造的证件。拿着学生证,进入校园便可畅通无阻,一旦进了学校,就随便“玩儿”了。起初有几个年轻人痛快地掏了钱,记者也混在他们当中,交钱后等待黄牛分发学生证。

  “得找个照片跟你像的。”黄牛从腰包里掏出一沓破旧的学生证,逐一发给大家,并叮嘱进校后往右走,从栏杆那儿把学生证递出来。记者故意质疑学生证已经过期,照片不太像等问题。黄牛则说,保安不会细查,一会儿不要单独进校,要趁着人多一起挤进去。“你别那么举着,你就拿着一晃,就过去了。”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黄牛安排好的一样,这一拨年轻的游客顺利进了北大校园。

  而对带着孩子的家长来说,年龄的偏差使得学生证难以瞒天过海,对此黄牛也有新招。“我们有车能进去,包一辆车300元,包管给你送进去。”

  不少家长是从外地赶来的,对黄牛的漫天要价,也只好勉强接受。一家人坐进了黄牛安排好的轿车里,车开到校门前,司机简单通报一声,拦车杆果然抬了起来。门前保安告诉记者,允许入校的机动车包括内部车辆和已经登记在册的车辆,外部车辆均不得入内。

  记者还发现,忙活生意的不只有黄牛。在校外小停车场,两名停车管理员也在忙着招揽生意。两人穿着淡蓝色制服,背后写有“海淀停车”字样。每当有机动车靠近停车场,停车管理员都会凑上去,“你是来参观的吗?现在不让进,你得找黄牛,30块钱一位。”在记者面前,两位管理员称与黄牛并无经济往来,仅仅是热心帮忙。

  经过一天的观察记者发现,从下午开始,北大的保安明显加强了管理,游客被校内巡视的保安一拨一拨送了出来,门外的保安也开始严查证件。一辆拉着游客的轿车被拒之门外,原来是车内一家人不断拿相机拍照的行为“露了马脚”。但即便被识破,黄牛们也并未向游客退款,北大不止一个校门,他们准备换一个校门试试。

  学校保安告诉记者,对于眼皮子底下的这些黄牛,他们已经有所察觉,但无奈他们的职责范围只在校园门前。“暂停参观要持续到7月中旬,这段时间外部参观人员、车辆都禁止入校,这些冒名顶替的证件一旦发现,也会被扣。”

  清华墙外

  “在校生”先讲故事后卖货

  清华大学门前的“商机”也不少。校园的围墙外,几个青年男女把背包挂在胸前,慢步走在游客当中,并不时和游人们攀谈,“孩子多大啦,以后是不是也想考我们清华呀?”聊天的对象都是孩子家长,记者发现,“我们清华”几个字中,“我们”被反复强调着。

  很快,不明真相的家长和孩子们就聚拢到了这些青年男女身旁,开始询问他们的身份,“我是清华的在校生,我们那年高考确实很难。”一听说是清华的学生,家长们的问题更多了。不少家长说,让大哥哥大姐姐给孩子讲讲考清华的经历,这一趟真不白来。

  人凑得差不多了,这些“在校生”便开始给大伙儿讲起励志故事来,无非考试有多难,家里有多苦,一个段子大约15分钟到20分钟时间,一些人“台词”很熟练。有的人看来是新手,在两次讲同一个故事时,第一次说自己是大一学生,第二次则说成了大二的。

  故事讲罢,“在校生”们便顺势拉开了胸前背包的拉锁,各式各样的纪念品展现在家长面前,有的是北大清华的考学资料,有的是钢笔、书签等。“我们都是勤工俭学的学生,给纪念品部帮忙,卖一套纪念品能有些提成,供我们上学。”

  听“在校生”们这么说,不少家长都掏了钱,这些纪念品价格相当昂贵,一支钢笔能卖150元到200元。有之前的励志故事做铺垫,很多家长一边掏钱,一边还不忘嘱咐孩子,一定要牢记大哥哥的故事。短短半个小时,这些青年男女的纪念品几乎抢购一空。

  “你的学生证能让我们看看吗?我们也想让孩子看看清华的学生证,沾沾学霸的仙气行吗?”混乱之中,记者挑起了这样一个话题,不少家长听了也表示赞同。但这些“在校生”脸色大变,无一例外回答“没带。”随后一些招架不住的“在校生”开始逃离人群,记者跟随他们发现,没有一个是往学校里面走的。

  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校园内,有正规的纪念品服务部,经核对,刚刚校门外被兜售的纪念品,和纪念品服务部所出售的正规商品,基本对不上号,而且,同类型的商品价格却要高出一倍多。

  记者向多位清华大学在校生询问勤工俭学情况,学生们说,根本没听说帮忙卖纪念品的勤工俭学项目。而纪念品服务部工作人员也表示,从未与在校生有类似合作。

  本报记者 景一鸣

 

【编辑:尹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