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中企对外承包遭外商低价“合围” 业内人士支招转型

2016年07月07日 23: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企对外承包遭外商低价“合围”业内人士支招转型
图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 杨陈 摄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题:中企对外承包遭外商低价“合围”业内人士支招转型

  记者 杨陈

  曾经在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独占鳌头的中国企业,近年来正遭遇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承包商的集体价格“合围”。

  “2016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外要人高端专访活动”7日走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该商会会长房秋晨在北京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基建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应尽早转型。

  房秋晨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依靠着劳动力、原材料低廉的天然优势,中国企业在对外承包业务方面长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一度占据全球基建市场的20%。“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市场,当地大量的交通运输、电力工程、房屋建筑等业务都由中国企业承揽。不少企业还在输出技术的同时,将中国的质量技术考核标准带入当地,成为‘国标’。”

  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新签合同额达2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5%,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中国企业在国际基建市场的庞大占有率挤压着外籍企业的市场空间。”房秋晨说,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被视为拉动增长的有效途径。“所以很多国家都将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甚至打起了价格战。”

  他介绍,目前,中国企业除了面临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承包商的低价竞争外,发达国家也开始加入价格竞争的行列。部分国家更是通过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给予企业补贴、出口设备退税等各种方式支持本国企业参与竞争。

  价格优势被削弱殆尽的中国企业又该何去何从?房秋晨给出了答案——转型。从带资承包向投资转型,既可有效避开低价竞争,又可实现长期有效盈利。

  他说,“以前中国企业海外工程项目的承揽方式都是EPC(工程总承包),干完一单活就走了。我们现在可以换一种思路,例如采用EPC+产业园、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又或者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运营)等方式,从而创新企业盈利模式,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

  在房秋晨看来,未来的国际基建市场,就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竞争的平台,比的就是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中国参与中老铁路和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建设,完全可以把国内轨道建设、列车制造等多个行业进行优势整合,共同分享市场机遇”。

  房秋晨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要会干活,把活干漂亮,更要会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属地化经营,通过雇佣当地民众,降低经营成本。“这样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

  谈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房秋晨称,“中国企业在亚洲和非洲传统市场业务保持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新市场的开发力度,在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业务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带来新的市场空间;金融机制的创新为项目运作注入新的活力;多双边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升级也为企业搭建了新的合作平台。“相信随着区域经济合作日趋紧密,以承包工程为依托的优势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步伐也将会越来越快。”(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