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上海公交取消免费乘坐 高峰期乘车老人减少五六成

2016年07月14日 16:3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6月26日,上海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制度,取消了老年人使用“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的待遇。

  取消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后,取而代之的是对上海户籍老年人进行新的综合津贴制度,具有上海市户籍且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综合津贴,标准按照年龄段分为五档,从65周岁一直到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元至600元不等的补贴。

  上海取消免费交通制度后,随即引起一些网友热议。不同地域的赞同者呼吁在全国推广。而一些老年人也在怀念着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福利。

  新政实施半月有余,效果到底如何?此种做法是否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至少一半老人不出来了”

  早上8点,惠民路保定路发往骊山路华阴路的47路公交车站旁,三四位老年人坐在站台旁的座椅上,等待汽车进站。

  老年人逐一上车,往车厢后部走去。正处早高峰,车厢中已有不少上班族,车厢内已无空余座位,车厢内年轻人起身把座位让给了刚上车的老年人。

  在车门处,一张通知写明“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的通知》(沪府发2016-24号)的统一部署,本市自2016年6月26日零时开始,原社会保障卡(敬老服务专用)将停止使用。”

  “免费的时候,早高峰时几乎每站都能上来几位老人乘车。现在确实少多了。”一名年轻乘客表示,在他半月来的感受中,下降比例在五六成。

  73岁的翟大爷新政前,享受着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福利。在他看来,免费的政策体现了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鼓励老年人多出行,多锻炼。要不老年人的身体越不动就越老化了。”

  新政前,翟大爷出行一般会躲过早高峰。“一是人多自己身体挤不过,二是年轻人都集中上班,我们就不去添乱了。”在他眼中,免费乘坐公交取消前,一些老年人在早高峰是出去买菜、逛公园的行为存在较多。

  “免费取消之后,老年人坐车的比例下降了很多,尤其是在早高峰这段时间,至少有一半的老人不出来了。”13路公交车一名司机也有这样的感受,在他所经历的线路中,老年人乘车下降比例在五成至六成。“上海取消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福利,这个福利存在的时候,老人出行频率增多,除了一些老年人的正常出行,也存在一部分老年人可有可无的出行出现,也有个别的老年人夏天坐空调车凉快凉快的事情。增加了高峰时段公交的拥挤程度,公交运行效率也被降低了。”

  “能少坐一点就少坐一点”

  47路公交车进站停稳后,一位白发老人慢慢地靠近车门,用力拉紧扶手,双手有些颤抖地扶着栏杆在车内缓慢移动。对于新政带来的变化,老人有些开始怀念当初免费时的情景,“一般是去医院或者有事情要办的时候才会赶上早晚高峰坐车,一周能坐两三次。然后去公园走走,其实对老年人身体挺好的。现在不免费了,有些老年人可能就不出去了。”

  一位老年人每天早上要回搬家前的老地方晨练,她喜欢与熟悉的舞伴儿一起锻炼。“这样的话就肯定要赶上早高峰,现在的新政对于我这样需要天天出门的人来说就不划算了,可能自己还要额外花钱。”

  根据新的综合津贴制度,具有上海市户籍且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可以享受老年综合津贴,标准按照年龄段分为五档,从65周岁一直到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可享受75元至600元不等的补贴。津贴不仅可以用于乘坐公交车,还可以进行购物等消费行为。

  与这位老人一样,许多老年人在新政之后算起了经济账。

  一位74岁的老年人算了一笔账,每月补贴为150元。乘坐一次公交车的费用为2元,而后换乘其他线路需要1元钱。“如果需要换线路的话,一个来回需要6元钱。20天的话就要120块。以前免费的时候,一两站也肯定要坐车的,现在有点犹豫了,能少坐一点就少坐一点,卡里的钱花不完还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这位老年人的想法在其他老年人中也普遍存在。一名老年人表示,其实自己并不经常出门坐车,以往的敬老卡一个月也就使用两三次,“对于我来说作用不大。能变成补助,我还是挺高兴的。”

  上海巴士集团的数据显示,2015年日均老年人免费乘车约为41.26万人次。

  庞大的出行背后,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公共交通的拥挤。

  近七成受访者支持上海新政

  26岁的程晓在上海工作4年,在他眼中,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在早晚高峰时段,与老年人一起挤公交车,“老年人岁数大了,身体不那么好,上下车肯定时间比较长。再一个就是在车上,年轻人一般都给老年人周围留出比较宽余的空间。”程晓说,年轻人在乘坐公交时如果遇见老年人基本都会让座,但对年轻人来说,高峰期挤公交本就辛苦,也挺希望能有座位坐下。

  在上海读大学的刘宇开始实习,在他平时的观察中,公交车上的老年人的确很多,尤其集中在城区内的线路中。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受访者中,00后占0.4%,90后占20.2%,80后占52.6%,70后占19.6%,60后占6.0%,50后占1.0%。

  调查显示,67.7%的受访者支持上海公交取消敬老卡免费,为老年人发放综合津贴的政策。

  调查问卷中,有59.2%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减少“不坐白不坐,白坐谁不坐”的非理性出行,58.0%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在一名年轻人看来,新政出台后,高峰时段乘坐公共交通的确实较以往轻松了一些,自己坐车时,不用太顾及频频上车的老年人。“一些没必要一定要高峰时段出行的老年人就选择不去花钱挤公交了。这样也会避免出现让不让座而带来的争吵。”

  “虽然拥挤不应该说是老年人出行造成的,但是现实中,确实有老人有那种不坐车就亏了的心态。我以前就嘱咐家里老人,没什么事情,最好不要在高峰时间去挤公交。”对于家里的老年人,刘宇也常常劝说他们,减轻交通的压力,也可以保证老年人自身的安全。“现在家里的老人们也说,像以前去菜市场一站地也要坐公交的情况可能就不会再出现了。”

  福利货币化贴心实用利好多

  上海取消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免费,进而进行现金补贴的做法,在网络中也持续发酵。一些网友甚至呼吁当地应该借鉴上海的做法。

  对此,北京大军智库主任仲大军认为,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涉及260万老年人,预计年财政投入超过45亿元。这样的财政投入让许多想借鉴的地方感受到了资金的压力。“一些老年人有早起锻炼、买菜的生活习惯。一些地方可以在上海做法的基础上,错峰分段出行、接替出行。早晚高峰时出行,需要花钱,其他时间段便可以免费。让一些需求不强烈的老人可以错开高峰时间。”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在现实情况中,一些年龄较大的老人,对于公交出行的需求在下降。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发放老年综合津贴的方式更加灵活。让一些无法出行的老年人同样受益。

  仲大军表示,社会在变相需求多元化,一些福利的手段也应该随之变化。免费乘车变成补助津贴的方式,给老人的福利货币化,让老年人获得更多实际的福利,也较为贴近实际生活。可以起到调节客流的作用,也会在高峰时段中,减少一些年轻人与老年人因让座等问题的冲突几率。

  夏学銮认为,上海出台的新政对于出门较少的老人,带来了更多的利好。货币化的做法,也让一些“不坐白不坐的”心态消失。津贴的发送,也可以让有晨练、买菜习惯的老年人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一些地方无需照搬上海的做法,在老人的福利问题上,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是挺多的。”仲大军表示,根据各地不同的财政水平与出行、拥挤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政策加以引导,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出行问题与矛盾。

  本报记者 赵喜斌 J209

【编辑:尹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