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洋面孔”演绎别样精彩 投身“双创”成浙江“第五军”

2016年07月31日 2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洋面孔”演绎别样精彩投身“双创”成浙江“第五军”
    在浙江首个服务外籍人士的众创空间,一名外国留学生在进行实习。 梅芳燕 摄
韩国创业者济马在为顾客量体。 梅芳燕 摄
韩国创业者济马在为顾客量体。 梅芳燕 摄
一位“准新娘”正在韩国彩妆师金美珍的工作室试妆。 金美珍供图 摄
一位“准新娘”正在韩国彩妆师金美珍的工作室试妆。 金美珍供图 摄

  中新网杭州7月31日电(记者 王逸飞 实习生 梅芳燕)也门人诺曼,在浙江义乌将自己的外贸公司做得风生水起,源源不断地将中国制造的饰品、鞋类、玩具、日用品等出口到也门、沙特等阿拉伯国家。

  此前在上海读书的诺曼,了解到浙江已成为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便在毕业后来到这里,通过创业把事业做得红红火火。在当下,诺曼只是一个代表,在该省轰烈的创业浪潮中,越来越多“洋面孔”投身其中,正成为一大现象。

  众所周知,浙江有着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看来,浙江其实还有“第五军”,即诺曼等人组成的“老外系”。如其所说,今天的浙江,“第五军”的创新创业正深入各个行业,用他们的视角和形式,演绎着别样精彩。

  外国创客“入乡随俗”:互联网创业大热

  “你看,我的名字叫‘阿里’,就是你们熟悉的‘阿里巴巴’的那个‘阿里’。”在浙江求学的也门留学生阿里喜欢这样介绍自己。

  此前,因为对阿里巴巴的“崇拜”,阿里选择来到浙江。用他自己的话说:“到了这里却发现,值得学习的不仅有阿里巴巴,还有网易、网盛生意宝等一批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它们都在浙江诞生并发展繁荣”。阿里说,他正在努力做一家类似的网络平台,将浙江企业的成功经验,输出到自己的家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浙江实现网络零售7610.62亿元,这吸引阿里等“洋面孔”加入创业大军。同时,浙江信息经济的崛起,也让互联网创业成为不少外国创客在浙江创业的选择。

  美国人乔治从浙江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毕业之后,决定留在浙江省会杭州创业。“杭州有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这么美丽的传说很多外国人不知道。我希望我创办的Hangzhou Plus能促进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互相理解,促进文化交流频率。”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乔治在咖啡馆内向大家推介他的互联网创业项目。

  他所创立的Hangzhou Plus网站不仅可以向中外游客介绍浙江文化,推介旅游路线,还可以帮助外国人找工作,找房子,涵盖了吃喝玩乐等服务信息。“我们不仅针对外国人,也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提供专业的英文翻译服务。”乔治说。

  在浙江生活了8年的瑞士人鸿志远,也被浙江创业氛围所吸引开始创业,以弥补外籍人士在中国生活的一些不便利。他将自己的APP取名为“NiHao”,通过其向外籍人士提供具有社交功能的服务。

  “非常了不起,我觉得我不能离开它生活。”使用了“NiHao”的外籍人士Louis在APP下载商店页面上写下了这句评语。另一位使用者Alex则评论说:“我朋友分享了这个应用软件给我,他告诉我通过这个软件找到了很多朋友。”

  放眼浙江,该省目前有2.5万多名留学生,来自176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在浙江的来华留学生人数位列中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在杭州的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来杭证件办理的负责人也直言,这两年明显感觉到,前来咨询如何在杭州创业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这么多年交流下来,发现大家都很想留下来,现在创业的外籍人士大大增加。”有着多年服务外籍留学生经验,浙江全洲国际外籍人士创业就业服务中心CEO冯青龙说。

  传统行业同吃香? “洋面孔”挖新商机

  除许多借助互联网发展东风创业的外国人外,在浙江,也有不少“洋面孔”从诸多传统行业中发掘着机会,他们在挖掘商机的同时,也为各行各业不断注入着新鲜元素。

  “这里很美丽,创业环境好。”会一些中文、又稍显腼腆的韩国小伙济马说。1989年出生的他来自一个经营运动服装生意的家庭,对西服等男士正装兴趣颇深。去年底,他与志同道合的同胞金美珍在浙江合开了“Marry ME韩式彩妆婚礼形象设计”店,二人一个负责西装定制服务,一个专攻韩国美容彩妆。

  在他们约3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内,一方是摆着洁白婚纱、亮着浪漫温暖灯光的韩式彩妆区域,一方则是衣架整齐排列,光线明亮的服装定制空间。济马的一位客户告诉记者,因为其设计独到、服务体贴,这里已经成为自己购衣的首选地,他也向许多朋友推荐了这个地方。

  视觉设计出身的金美珍同样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韩国的美容彩妆在中国很流行,我就做这个了。彩妆像着装一样是一种礼貌。”她用流利的中文说,随着中国消费观念的升级,她相信自己这样的专业彩妆外籍人士可以大有作为。

  与济马和金美珍相比,英国人瑞秋·艾迪(Rachel·Addy)则把创业视角则投向了更为传统的服装行业。服装设计出身的艾迪说,到中国之前发现很多服装都标着中国制造,自己便追随着这个源头抵达了浙江诸暨。

  在这里,艾迪感受到了中国工厂的高效率,于去年成立了服装公司,从事服装设计研发。如今其公司在当地已小有成就,而艾迪也经常参加、组织创业活动,与许多志同道合的外国朋友分享创业心得。

  说到外籍人士在浙江各地的创业实践,发生在义乌的故事极具代表性。

  在这座面积并不大的城市,每年有50万外国人口的往来,现在容纳着超1.5万常驻外籍人士。在这里,不论是进出口、餐饮、制造还是咨询服务行业,外国人的身影都不难发现。

  记者从义乌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义乌市新设立外资公司达166户,比去年同期增长达238.8%。而截至6月30日,义乌市实有外资公司87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9.1%,外资合伙企业2614户,比去年同期增长7.7%,占全国的七成以上。

  而审视浙江,今年上半年,该省新设外资企业1451家,同比增长22.45%,在册外资企业33426家,同比增长5.02%。这样的数据,无疑也从侧面透露着,在这片热土之上,外籍人士的创业热情正逐渐高涨。

  “一直以来,浙江对创新创业人才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浙江要成为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大平台”……在浙江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全球创业创新高地的背景下,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多次如此表态。如是,换来了创业“第五军”的出现。

  若将视线放开,在杭州即将举办G2O峰会,“国际化”成为“十三五”期间浙江重要任务的背景下,一个个“洋面孔”融入浙江的创新基因、一项项创业成果串联起浙江与世界、一次次交流架起产业对接,这些都为浙江在国际化道路上铺下一块块基石。他们是浙江“双创”的财富,同样也是浙江国际化未来的“探路者”之一。

  水土不服难避免 要素供给成“良方”

  不可否认,由于成长环境迥异、文化认知差异等因素,外国创客在中国创业,面临的问题远比想象中多,这也是不少外籍创客的共同体会。

  乔治直言:“了解中文书写的规则、政策和法律规定时有很多障碍,在中国开公司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样的困难导致他注册公司并办理证件等,前后忙了近四个月。金美珍则强调了市场的不同:“中国的彩妆市场环境和韩国不一样,韩国人从小学、初中就开始就化彩妆,六七十岁老人也是化着彩妆出门,中国不一样。”

  对此,冯青龙指出,他们遇到的疑惑正是外籍人士创业中“水土不服”的表现之一:“来中国创业面临着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市场差异等,要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需要他们主动融入,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阳光雨露’。”

  值得欣喜的是,在“阳光雨露”制造上,浙江已先行迈出步伐。该省不少城市,也作出着自己的努力。

  义乌市场监督管理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科科长黄松宜说:“现在对外资工商注册登记的规定和内资已经趋同了,既没有最低资本限制,也没有缴费年限的限制。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对注册资本松绑,一方面,释放了内资公司活力,另一方面,外资公司也受益。”

  此外,为服务外籍人士创业,该市建立了义乌国际贸易服务中心,不仅提供翻译、法律援助和航空票务等便捷服务,还集合了工商局、商务局和出入境管理局等32个办事窗口,98项涉外服务项目,实现了义乌市级政府管理权限内所有涉外服务项目的集中。

  去年,义乌市还成立了社会组织“世界商人之家”,其主任陈林瑞介绍,世界商人之家旨在增进外籍人士间的交流合作,希望让各国商人在义乌能找到家的感觉。

  杭州在服务外籍人士创业方面也作出了尝试。

  今年上半年,杭州专门举行了针对外籍人士的创业服务交流会。会上,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相关会计事务所和翻译社等机构,为该市100余位有创业需求的外籍人士提供了咨询服务。“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帮助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杭州的创业环境,为外籍人士在杭州的创业而服务。以后,我们还会举办更多类似活动,让杭州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创业天堂。”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在杭州的“跨贸小镇”,今年也建立了专为外籍人士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众创空间——浙江全洲国际外籍人士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该空间服务于在中国创业的外籍人士,为他们提供创业场地和导师,还提供一整套代理服务,包括企业登记注册和税务申报等。

  “我们会选一批外国人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充当外国人在中国创业的后盾,用我们的智慧去打磨他们,让他们和中国创业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该空间CEO冯青龙说,目前其正在引进2个外国创业者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遍布浙江的众创空间,如今也将目光瞄准了海外项目。如坐落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六和桥孵化器,其正积极尝试与海外展开合作,有望将国外的项目引入中国。

  若从省级层面看,政府层面提供的要素供给,无疑同样是浙江创业“第五军”大展身手的重要保障。

  近年,在着力打造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载体基础上,近年浙江不仅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红利,还通过设立政府产业基金、打造基金小镇等形式增强金融要素供给,这些都成为了该省为包括外籍人士创业在内的“双创”浪潮,制造阳光雨露的生动实践。

  对于创业生态,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表示:“要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让更多的创业创新人才在浙江成长进步,成就事业”,对于以雨后春笋之势在浙江大地出现的创业“第五军”而言,这样的态度无疑也支撑着每个人的“追梦”信心。

  “在浙江,不仅办理签证时得到了政府的帮助,快速拿到签证,创业过程中在政府人员帮助下,我也参加了很多论坛、活动,甚至成为媒体焦点,这都是最细微、却最让人感动的事情。相信在这里创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乔治脸上,依然带着让人感到温暖的笑脸,同样这种温暖,也正于浙江创业“第五军”之中,不断蔓延。(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