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滴滴为兰州提供1.4万个就业机会 服务超30万客户

2016年08月23日 14: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兰州和全国滴滴专快车司机年龄分布
兰州和全国滴滴专快车司机年龄分布

  中新网8月23日电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在悄然改变兰州人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为金城兰州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8月22日,滴滴出行发布的《兰州市移动出行(滴滴)就业及社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底,滴滴已经为兰州提供了1.4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包含快车和代驾司机),占兰州201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2%,大约相当于兰州石化在职员工的一半。而从2015年7月上线以来直至今,滴滴快车已服务超过31.5万兰州市民和游客,相当于2015年兰州常住人口的8.5%。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分享经济的代表,滴滴除了能够以弹性运力供给解决市民早晚高峰期打车难问题,也是兰州大众创业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推动兰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效吸纳就业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约车需求巨大 10个市民里就有一个坐过滴滴

  滴滴相关人士表示,网约车之所以会在兰州出现,首先是因为金城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其中有大量未被满足的出行需求。

  自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平台的移动出行订单持续快速增长,从趋势线上来看,滴滴快车在兰州市的订单量始终保持线性上扬趋势。数据显示,自2015年7月快车上线以来,直到2016年8月初,快车共服务31.5万兰州市民和游客,相当于2015年兰州常住人口的8.5%。

  有分析认为,以滴滴为代表的出行平台创造了市场增量,提高了城市出行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用车模式,满足了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已逐步成为城市交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约车创造出1.4万个就业岗位 80后占绝大多数

  滴滴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6月底,滴滴平台为兰州提供了1.4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包含专快车和代驾司机),占兰州201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2%。

  据了解,在兰州市1.4万滴滴司机中,有大量下岗再就业工人、失业人员和转业退伍军人。在这些滴滴司机中,有的本职工作收入低,需要通过辛勤劳动获得额外收入,补贴家用;有的处于失业状态,专职在滴滴平台工作,滴滴平台承担了就业蓄水池的作用。

  数据还显示,兰州滴滴司机以70后和80后的占比最大,分别达到24.9%和55%;还有约13.6%的司机为90后群体。与全国滴滴司机相比,兰州滴滴司机80后(27-36岁)的占比相对较大。

  由此可见,青壮年,尤其是27-36岁的80后是兰州滴滴司机的主力军;在滴滴平台上获得经济收入成为很多兰州年轻人的选择。

  网约车兼职占比大 兰州人热爱互助共享

  滴滴平台司机多以兼职为主,体现了分享经济“人人帮助人人”的特征。

  数据显示,滴滴司机中,平均每天在线时长2小时以下的占比最大,为61%;平均每天在线时长小于4小时的占到了77.7%;而每日在线时长超过4小时的占比为22.3%。

  由此可见,有近3/4的兰州司机把开滴滴作为最重要的“第二职业”,同时也有一部分司机把开滴滴作为最主要的就业方式。

  相应地,兰州滴滴司机的月收入也呈现和在线时长相似的规律。数据显示,有15.8%的兰州司机收入超过2000元,相比高于或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其中,有5.7%的兰州滴滴司机月收入超过4000元。而超过7成(71.8%)的兰州司机收入在1000元以下。

  优化服务 滴滴五大安全保障齐上线

  据悉,和传统出行方式相比,滴滴在服务、安全、效率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以滴滴专车为例,首先必须是6年以内年限的车辆,司机驾龄3年以上,并经过严格的服务培训,滴滴还将使用监测体系监督司机服务水准。同时,专车上将提供纯净水、充电器、雨伞等物料包为乘客提供方便。其他的服务相关流程,滴滴也在不断优化当中。

  此外,滴滴也已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全力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从今年6月份开始,滴滴平台已陆续上线“分享行程”、“紧急求助”、“号码保护”及“人像认证”等安全功能。同时,在滴滴平台上所有司机及车主信息都确保 “三证验真”的基础上,前不久上线的“车型一致”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