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多家仲裁机构拟提供定制服务 大型国企将免费问诊专家

2016年08月25日 20:15 来源:法制网 参与互动 

  法制网十堰(湖北)8月25日电 一种新的服务方式正在仲裁界酝酿产生。

  在今日于十堰召开的中南西北片区仲裁工作会议上,武汉仲裁委常务副主任刘健勤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武汉仲裁委与西安仲裁委将牵头联合十数家仲裁机构,免费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菜单式定制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合同审查、风险防控、法务培训、法律意见出具等。

  对接国企迫切需求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提速,在投资与经营上较大的自由空间,正在被密集出台的法律规范所压缩。

  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发布的《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让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们深感被戴上紧箍咒。“我们很担心一不留神就出了问题,特别需要有专家在身边随时指点。”一位前来旁听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家国有企业在国内十多个城市都设有分公司,他们希望获得全方位的专家资源支持。这一点,与正在寻求服务方式创新以增强自身影响力的仲裁机构不谋而合。

  “我们就是企业所需要的专家门诊。”刘健勤说。作为国务院法制办提出的“案件受理多样化、纠纷处理多元化”(以下简称“两化”)的牵头人,她对于仲裁的多元化服务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尝试各种新方式的迫切愿望。

  当然,这也是他们的“经验之谈”。走访各行业协会与各企业,了解并对接他们的需求,提供大量的法务培训、专题调研、判后答疑等服务,是武汉仲裁委长久以来坚持不懈的日常工作。在他们看来,这也是武汉仲裁委连续十三年因收案量最多居于全国仲裁机构之首的成功经验。

  “有的国有企业遇到难题,我们找专家开研讨会为其出谋划策。一些原本就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仲裁员,把我们当成了娘家,有事就回来求助。”刘健勤说。而仲裁机构的帮助被证明有效时,仲裁所获得的认可即越来越多,选择仲裁的人也越来越多。

  刘健勤表示,“我们愿意与其他仲裁机构共享资源,一起把仲裁的影响力做大。”

  创制适销对路产品

  仲裁机构联合为国有企业提供定制服务,只是仲裁机构近年来致力于创新服务市场经济方式的一个缩影。

  时至今日,仲裁机构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商事纠纷解决。2014年初,国务院法制办提出的“两化”,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

  以本次会议上提出的为国企提供定制服务为例。西安仲裁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潘俊星作了如下解读,“案件受理多样化,不仅要使仲裁纠纷类别多样化,而且要深入研究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仲裁订制,创制出适销对路的仲裁服务产品,从而最大化地发掘仲裁的潜能,形成合同立体化、全方位的合同保障体系。”

  而纠纷处理多元化,既包含仲裁主体的多元化,也包含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形态、方式与手段的多元化。“总之要穷尽一切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做到聚合力,借巧力,展实力,充分体现仲裁的特色与优势。”潘俊星说。

  廉政因仲裁伤不起

  按照两化的要求,仲裁需要“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的作用与地位”,因为长久以来,仲裁囿于传统的商事纠纷解决及“敲槌子过多”,“解决纠纷的量及在所在地的受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协调司处长石海说。

  就本次参会的中南西北片区仲裁工作会议的机构而言,其中的大多数就是“两化”的需求者。根据国务院法制办的统计,2015年,西北片区5省18家仲裁机构,受理案件7107件,在8个片区中居于最后一位。由于先天的地缘经济优势不足,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商事仲裁方式,显然很难发展起来。

  中南片区3省38家仲裁机构受理案件达26595件,居于全国第一位,但不平衡现象最为突出。其中的11734件均来自于武汉仲裁委一家,占比将近一半。

  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正如国务院法制办仲裁协会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卢云华所说:“中国仲裁业发展至今,仍然属于‘小众化’;作为社会纠纷解决方式,服务产品也并不被视为‘重点’;主要还局限于传统商事范畴。小众化、非重点、过于传统这三个特点目前已经是中国仲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将来极有可能形成严重制约。”

  除了“两化”外,廉政建设今年也被作为中国仲裁事业的两大主题之一。石海提醒仲裁界,将廉政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落到实处,“正是因为我们还很弱,如果出了廉政问题,对于仲裁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仲裁伤不起。”

【编辑:唐云云】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