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部分民营医院唯利是图 评级能否让民营医院人见人爱?

2016年09月10日 06:55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与服务能力星级评审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持、维护民营医院的社会公信力,惩罚“害群之马”,这是所有医疗机构都应当建立的制度。

  个别民营医院已经在社会中存在不好影响,由于虚假广告和骗医行为,使整个民营医院在社会中信用不太好,建立评审制度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在落实中还任重道远。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关键是要形成评审机制的透明化,形成患者与医疗机构的双向互动,完善双向沟通机制、无障碍投诉机制,做到客观公平。在行业监督方面,对于医院这样的医疗专业性机构,除了社会监督,最重要的还要做好行业内监督,强化行业自律和诚信意识,加强对失信机构的惩戒力度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余晨扬

  “打死也不去民营医院”。

  在很多人看来,田凯(化名)已经开始有些偏激甚至极端。这位有着11年执业经历的耳鼻喉科医生在辞职大半年后,即便经济上出现很大的问题,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

  田凯如此“固执”的原因在于,他所了解的民营医院与医生的精神追求不符,“不少医生都有这个想法”。

  实际上,不光是不少医生不想去民营医院工作,很多患者也不愿去民营医院就医。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医院总数为28072个,其中民营医院为15090个。也就是说,民营医院数量几乎占到中国医院总量的一半。然而,在数量上实现赶超的民营医院,其“号召力”却远远落后于公立医院。根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为10.3亿人次,其中9亿人次选择了公立医院。

  中国民营医院用了20多年时间,却怎么也“搞不好”。面对这样的现实,各方开始有所动作,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近日宣布,将建立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信用评价与服务能力星级评审制度,以推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信用行为。

  社会信用评价与服务能力星级评审,能否解决民营医院当前面临的问题,或者说能否改变社会对民营医院的“坏印象”?

  “劣币驱逐良币”

  少数民营医院规模小、品质差,且二十多年来没有太大改观,这是一个客观现实。魏则西事件,只是再一次揭开了早已存在的疮疤。

  在北京市昌平区新开设的一家号称国际化的民营医院内,不少医生在入职两年后就开始“找退路”,最大的原因便是患者太少,收入和公立医院相比骤减。

  在外行看来,民营医疗市场惨淡,是其不规范经营后的自食其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教授蔡江南,多年关注民营医疗发展,在他看来,中国民营医疗的问题,除了“先天不良”的原因,也是后天环境限制的结果,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状况。

  蔡江南认为,中国民营医院生存空间狭窄,各种不必要的限制太多,这些限制带来的结果是,循规蹈矩的医院无法生存,违法违规的才能营利。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高树宽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状况来看,相关部门对于医疗行业的管理很难顾及到民营医院,很多针对医疗机构的文件都是指向公立医院。

  “全国多地都对社会办医出台过鼓励政策,比如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在职称评定、科研课题招标和成果评价、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高树宽说,即便这样,到民营医院就诊的患者依旧寥寥可数,原因之一就是医保不能报销。民营医院一般收费过高,与公立医院费用标准差距很大,加之没有医保报销,很少有患者会选择民营医院。第二,医疗技术水平不过硬,又缺乏稳定的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即使国家出台鼓励政策,患者在心理接受上仍需要较长的时间。第三,一些民营医院借鉴外国医院,采用网上预约的形式就诊,这一方面本身就会提高医院的成本,另一方面患者也会有不适应的过程。

  蔡江南也一再强调,经营混乱、唯利是图,这些问题并不是民营医院的资本性质造成的,如果竞争环境公平、监管制度完善,民营医院应该更加具有发展活力。

  “管理混乱的、经常出事的,都是短视、投机的民营医院,希望长期投资这个行业的投资人,比患者更害怕这些‘害群之马’。”接受记者采访的民营医院从业者坦言,的确有部分投资者的心态是“赚一笔就跑”,但随着投资集团财力的壮大和管理者观念的改变,更多的从业者期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人才问题最突出

  除了竞争环境、监管制度方面的问题,在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岳眼中,目前民营医院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问题。

  对此,高树宽说得更加直白:“民营医院由于就医患者较少,一直处于维持经营的状态,很难有资金聘请到高端人才,即使聘请到的公立医院医生也往往是三流人才。在一些民营医院,甚至还有一些医生没有职业注册证书、没有经过进修培训就直接行医。”

  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不稳定性高——这是北京某民营医院业务主管吴文昌最大的心病。

  “我们医院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吴文昌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民营医院年龄呈“倒置葫芦状”:顶层的医务人员为公立医院退休返聘医生,占民营医院医生总数的50%以上,这部分人生活压力小,对工作与否的选择相对自由,在多因素影响下更容易产生离职意向,增加了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中层为30岁以上的中青年医生,占民营医院医务人员比例最少,这部分人是民营医院的全职医生,在较重要的岗位工作,生活压力大,普遍对薪酬和待遇不满意,但由于公立医院竞争激烈并考虑到自身原因和辞职的经济风险,大部分人没有离职意向;底层为30岁以下的青年员工,约35%左右,多承担行政管理、护理和药剂工作,这部分人多为高校或职业学校的新入职毕业生,对民营医院发展和运营了解不深,自身职业规划相对模糊,是民营医院人才队伍不稳定的危险因素。

  吴文昌向记者坦言,目前很多民营医院职称结构与公立医院相反,初级职称医务人员少,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相对多,且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多为公立医院退休返聘人员,“我们医院的综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6:4:1,与最佳能级结构1:3:6相差甚远”。

  城市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患者认的就是大医院里优秀的医生。而如今民营医院最严重的短板,就是难以吸引优秀的医生。

  除了上述“印象问题”,公立医院医生不愿“下海”,更多是因为“下海”是一条不归路。

  “民营医院医生在评职称上有‘无形的天花板’,不能跟公立医院医生得到同等待遇,比如一个医生在民营医院做10年,他同期的同学可能都评上职称了,他却在民营医院原地踏步了10年。”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

  田凯告诉记者,在民营医院,对于青年医生至关重要的教育培训机会微乎其微。“与公立医院承担医务人员培养教育不同,民营医院看重员工已具备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倾向于录用有一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医疗人才,而对年轻员工的人才培养意识薄弱。”田凯说,民营医院缺乏学术氛围,中青年医生工作繁重,很少有院外进修机会,“据那些同事反映,民营医院以营利为目的,将医生简单视为技术操作人员,不会对提高医生技术水平进行投资”。

  除此之外,人才引进渠道不通畅,也造成民营医院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北京某民营口腔医院负责管理工作的邹青向记者介绍说,民营医院多采用网上招聘的方式,医务人员与民营医院可实现双向选择,“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调节对医疗人力资源的配置,但用人单位与应聘者双方形成合同关系的过程不直接、不规范,导致民营医院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以北京市本地医务人员为例,退休返聘人员对民营医院聘请的外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德不能认同,并对民营医院医生素质良莠不齐表示不满。

  谁来评怎么评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中,取消了社会办医的多项限制。有人形容,这是民营医疗的又一春。最近传出的评级消息,也让不少人认为,民营医疗将摆脱“不规范”标签。

  高树宽向记者介绍说,公立医院已施行了很多年的等级评审制度,有许多好的推进作用。目前,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与服务能力星级评审制度对民营医院是一种鞭策,对于民营医院的行业监督会有促进作用。

  “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与服务能力星级评审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持、维护民营医院的社会公信力,这是所有医疗机构都应当建立的制度。目前由于一些观念问题,社会对民营医院存有歧视,这主要是没有建立去伪存真的机制。”在王岳看来,对于民营医院,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与服务能力星级评审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惩罚“害群之马”,并且为患者提供选择的标准,给予清楚的指引。

  那么,谁来评、怎么评、评什么,这或许是社会最想知道的问题。

  据高树宽透露,目前,一些公立医院为了评选“三级甲等”医院,采用谎报数字、形象工程等方式获取资质,这严重影响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多患者和社会的诟病,“如同对宾馆酒店进行星级评定,相关部门已经在淡化这样的评定,所以民营医院究竟建立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是个难题”。

  “建立一套合理合法的评价体系,要得到整个行业和卫生部门的认可,评价体系究竟是年年评审还是作为制度长期延续,都是后续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树宽说,进行等级评审就要有正规化的评审制度,公私医院要统一标准,建立全国统一的评审规则。一些民营医院已经在社会中存在不好影响,由于虚假广告和骗医行为,使整个民营医院在社会中信用不太好,建立评审制度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在落实中还任重道远。

  王岳向记者表示,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关键是要形成评审机制的透明化,形成患者与医疗机构的双向互动,完善双向沟通机制、无障碍投诉机制,做到客观公平。在行业监督方面,对于医院这样的医疗专业性机构,除了社会监督,最重要的还要做好行业内监督,强化行业自律和诚信意识,加强对失信机构的惩戒力度。

  究竟要建立一套怎样的评价体系,才能表明不同医院的实力?王岳的意见是,主要看用什么标准评价医疗服务质量,这就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技术指标评审,另一方面是服务指标评审,患者满意度是其重要要素。从提高技术指标和服务指标两方面出发,才能解决好医患之间的不和谐。目前,公立医院服务指标欠佳,而民营医院主要是医疗技术水平尚有不足。”王岳说,对于评审制度,最好采取分专科评价的制度。例如,对妇产科、肝胆外科等分科评审。

  据介绍,等级评价结果将向社会正式公布,医疗机构也将被授予有效期为3年的相应等级证书和标牌。

  在评审过程中,如何保证过程以及结果的公正公开?王岳的建议是,行业内可以借鉴国外的评审制度,采用第三方评审机制,提高社会学者在评比中的参与度。评审人员可以包括本地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著名人士、有影响力的学者、各行业的专家,甚至可以包括宗教人士,“以此来保障评审的相对公正性。只要采用透明的评审制度,在评审后的公示就非常容易。在后期的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出现医疗服务质量下滑的现象,可以随时取消评价认证”。

【编辑:叶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