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压产去能促"瘦身健体" 山西焦煤集团多渠道解饭碗难题

2016年09月11日 18: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太原9月11日电 题:压产去能促“瘦身健体”——山西焦煤集团多渠道解“饭碗难题”

  新华社记者詹彦

  煤炭去产能攻坚战打响半年多来,各地已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部分煤矿停产关闭在即,矿工何去何从,“饭碗难题”如何破解,“瘦身健体”怎样实现?带着疑问,记者近日前往山西焦煤集团实地采访。

  主动压产量、去产能

  看着一辆辆矿车拉着铁轨、变压器、电缆等设备从井下驶出,52岁的矿工窦福根心情复杂。他所在的白家庄矿是太原西山地区最老的煤矿,也是山西焦煤集团首批关闭退出矿井。今年6月,开采了80多年的白家庄矿正式停产。到年底前,年产100万吨的产能将彻底退出。

  “在矿上干了30年,现在停产关井,心里挺舍不得。”窦福根说,煤矿有两个井口,一个彻底封闭,另一个保留部分设施后,建成实训基地,算是留个念想。

  包括白家庄矿在内,今年山西焦煤集团将停产关闭8座煤矿,退出产能535万吨/年;到2019年底,还将关闭9座煤矿,退出产能830万吨/年。

  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陷入困境。由于产能严重过剩,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稀缺焦煤资源一度被用作动力煤烧。

  今年4月起,山西焦煤集团107座煤矿全面实行276个工作日制度,产能压减14%,预计全年减产1500多万吨。

  “过去休息没规律,井下连轴转,煤价却越来越低,压力挺大。”官地矿掘进四队技术员冯文军说,现在每周停产休息一天,煤的含金量反而提高了,周末陪家人出去逛逛挺开心。

  “不能让一名职工丢饭碗”

  压产去能、关闭矿井,与职工安置环环相扣。今年,山西焦煤集团计划转岗分流安置职工2万多名,目前已有1万多人在新岗位上开始新生活。不少矿工命运发生改变,有些沉重,有些迷茫,但孕育着希望。

  “内部分流,还是转到别的行业?”山西焦煤南关矿矿长李立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南关矿是一座有着6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由三处矿井构成。由于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其中两处已经停采,人员分流安置迫在眉睫。

  李立说,除向集团内部矿井输出一线工人,向资源整合矿井输出一线、辅助和管理人员外,矿上还对职工进行转岗培训,组建公共事业公司,让地面生产和后勤人员也能有适合的岗位。全矿2700多名职工中,已有900多人在新岗位上扎根。

  “创业,还是继续挖煤?”刚听到转岗消息时,28岁的井下掘进工人崔晓峰心里凉凉的,也曾想过创业,但仔细权衡后,他认为,不离本行也是一条出路。最终,他选择和企业共渡难关,告别了工作5年的白家庄矿,与180多位同事转岗到另一座煤矿。

  34岁的王振华则选择回老家农村创业。他正在建设一个集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生态农庄,预计明年就能接待游客。“尽管创业有风险,但我还年轻,家人和同事都支持我,集团公司也会提供一部分资金。”

  “内退,还是转岗分流?”50岁的井下运输队职工贾向勇至今举棋不定。上有老、下有小,加上长年下矿,文化不高,别的工作不会干,他只能等着矿上安排,好继续赚钱养家。

  “不能让一名职工丢饭碗。”山西焦煤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志国说,去产能的同时,企业制定了完善的职工安置方案,建立“双创”基地,想方设法创造就业岗位、搭建创业平台,争取让职工无后顾之忧。

  倒逼企业职工队伍“瘦身健体”

  “最好的煤企人均年产量1万吨,我们只有750吨,只要工效提高到1500万吨,煤矿就能盈利。”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武华太说,要实现这一目标,要么增量,要么减人。当前背景下,产量不可能增加,只能调整人员。

  煤炭去产能,成为推进煤炭企业和职工队伍“瘦身健体”的难得契机。今年以来,山西焦煤集团推进大部制改革,撤销了13个业务不饱满、职能相近、重复设置的机构,合并合署4个机构,撤销合并一个子公司,利用市场倒逼提升管理效率。

  同时,结合未来的产业需求,山西焦煤集团正在对职工开展带薪培训、岗前培训等,帮助员工队伍“转型升级”。

  在山西焦煤集团政研室主任贾长茂看来,化解过剩产能是一方面,企业更要注重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效优质产品的比重,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动。同时还需盘活内部闲置的设备、材料、土地等资源,促进降本增效。

  为适应市场,山西焦煤集团正努力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以“煤电材、煤焦化、煤焦钢、煤电铝”联营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园区,以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