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支付宝个人提现将收费 专家:整体对用户影响不大

2016年09月13日 09:36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昨天,支付宝宣布,因综合经营成本上升,从今年10月12日开始,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这是继今年3月微信宣布收取提现手续费之后,另一家第三方支付巨头开始实施收费政策。

  □事件

  支付宝提现也开始收费

  昨天下午,支付宝对外发布公告称,为了持续向用户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自2016年10月12日起,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单笔服务费不到0.1元的则按照0.1元收取。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

  支付宝表示,在基础免费额度2万元使用完后,用户还可以通过使用蚂蚁积分兑换更多免费提现额度,上不封顶。目前兑换比例为1:1,也就是说,1个蚂蚁积分可以兑换1元免费额度。

  据介绍,支付宝提现仅涉及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和转账到他人银行卡(不包括信用卡还款)。

  提现是指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把资金转到银行卡的行为。除此之外,使用支付宝消费、理财、购买保险、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挂

  号、缴纳交通罚款、使用手机支付宝转账到支付宝账户、还款等服务均不受任何影响。淘宝天猫卖家、淘宝拍卖会卖家、淘宝到家卖家、村淘合伙人、淘帮手、寸拍档、1688卖家、Aliexpress卖家、支付宝有效签约商家、已认证的支付宝企业账户以及国开行助学贷款账户(未还清贷款状态),通过“提现”产品将支付宝余额内资金转到本人银行卡,依然免费。

  此外,对于备受关注的余额宝,支付宝表示,余额宝资金转出到本人银行卡和到支付宝余额将继续免费。不过,从10月12日开始,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转出时候,将只能原路返回。也就是说,用户从支付宝余额转到余额宝的资金,再次转出只能转到支付宝余额;从银行卡直接转入余额宝的资金,也仅可以再次转出到银行卡。

  □声音

  收费因运营成本上升快

  在支付宝公告将实行提现收费后,不少网友表示很“受伤”。很多人还回忆起,在微信支付宣布收取提现服务费时,支付宝曾在微博上表示“支付宝提现不收费”。

  对于开始收费的原因,支付宝方面在公告中称,是因为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调整提现规则,是为了减轻部分成本压力。此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时也表示,“并不是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

  支付宝方面表示,最终选择对提现而不是其他环节收费,是因为用户通过支付宝支付的频次比提现高出很多,如果在支付环节收费,用户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而选择仅对超过免费额度的提现进行收费,用户受到的影响会相对小很多。

  “这并非一个容易的决定”,支付宝相关负责人称,对于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费,更不意味着支付宝从此将把赚钱作为唯一目的。“但所有服务都需要以可持续的资源为依托,勉力支撑有违客观商业规律”。

  □观点

  收费是必然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助理分析师陈莉认为,对于第三方支付必须免费存在一定的误区,之前各支付巨头为了壮大自身的用户群体,采取免费政策,现逐渐回归到第二阶段,那就是收费,前期的跑马圈地免费策略已经结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表示,在互联网金融市场,银行等传统机构还是绕不开的,银行的渠道收入风险小,因此这块成为银行营收的重要依赖之一。而银行的渠道成本又倒逼第三方机构进行收费,毕竟之前第三方都属于渠道烧钱,成本非常高。

  2万额度不会生变

  陈虎东指出,2万额度不会减少,但是可通过更多地使用第三方机构其他的服务,来间接降低这个额度,倒逼消费者找省钱的途径,比如虚拟积分,比如芝麻信用等,这样促使消费者更多使用第三方机构的其他服务,将消费者引流到其他服务上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苏宁金融薛洪言也表示,这个费率基本可以覆盖成本了,因此不会有太大调整。

  对用户影响不大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助理分析师陈莉认为,国内移动支付商业链上做得比较成熟,特别是支付宝,市场份额很大,用户消费习惯早就形成,而且从支付宝这次公告来看,只局限于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和转账到他人银行卡两种方式收费,用户在平台消费、理财等线上交易方式并不受影响。要转账可以直接用电子银行在线转账,因为现在银行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因此整体上对用户影响不是很大。

  京华时报记者施志军

【编辑:李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