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官方智库:中国企业“隐性成本”仍然偏高

2016年09月25日 15: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5日在北京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税负和融资成本呈下降态势,但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权力中介”普遍存在。

  降成本是目前中国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一。近年来,官方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清理不合理收费,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全面实施“营改增”,降低社保公积金费率等。

  财政科学研究院对全国12个省区为期一个月的调研结果显示,除东北地区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2015年税负均较上年有所下降。

  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但融资两极分化严重。调研显示,大中型国企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低,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逾30个百分点。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根据调研,目前行政审批仍然存在程序不合理、时间长、材料多、收费多、手续多等问题,中介收费不规范甚至比较混乱,隐性收费较多,给企业经营带来困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在降成本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降成本应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紧密结合,协同推进,否则难以产生实效。

  二是应明确哪些成本可降,哪些成本不可降。对于必要的人工成本和研发成本,单纯降低不仅不利于企业走出困境,反而会影响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因行政审批、不合理制度形成的隐性制度性交易成本,应作为降成本的重点。

  三是降成本应切实推进改革。没有改革,降成本就会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企、金融、税费改革如没有实质性进展,降成本将只能起到短期效果,经济泡沫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