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陕西企业布局中亚:从望洋兴叹到另辟“西”径

2016年10月06日 0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安10月6日电 (记者 张一辰 田进)“如果没有‘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可能不会与中亚国家产生交集,现在,我们的目光开始‘向西看’。”西安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冬萌对中新社记者说。

  地处中国内陆的陕西省,不沿边不靠海。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陕西凭借区位优势从封闭的内陆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曾经“望洋兴叹”的陕西企业,纷纷加快了“西进”步伐。

  在“中哈产能与投资52个合作项目清单”中,由西安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启动建设的粮油基地项目是唯一的农业项目。这家始建于1936年的企业,主营粮油、物流配送和粮油储备等。

  记者在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爱菊粮油粮食应急物流基地看到,吹瓶、灌油、包装等作业流程均为全自动化操作,偌大的存储仓库与操作车间共3层,但工作及管理人员仅20人。

  2016年3月,爱菊集团从哈萨克斯坦进口2000吨油脂,上市之后大受欢迎;7月又从哈萨克斯坦进口1600吨优质面粉。刘冬萌表示,他们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发展百万亩粮油种植基地,并建设油脂厂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并在推广中国及陕西特色美食方面与哈方深度合作。

  刘冬萌坦言:“企业‘走出去’仅凭‘单打独斗’难成气候,项目资金支持、通关手续便利化及市场信息畅通等方面还是要靠政府及政策的引领。”

  依托科技与人才资源,陕西加快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将产业链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长石油、陕西煤化集团、陕汽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也加速拓展“海外陕西”,民营企业则成为农产品、纺织品、轻工医药品等的出口主体。

  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中心实验室升级改造项目中,吉方主动向陕西地矿总公司提出进行实验室合作改造,并建立了紧密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机制。据介绍,该项目建成使用后将辐射中亚五国,成为中亚地区较为先进的实验室。

  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子公司中亚能源公司投资的吉尔吉斯中大中国石油公司炼油项目,是该国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加工业项目,也是中资企业在吉投资的最大项目。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新闻中心主任孙鹏说,该项目投资以来为吉方解决直接就业600余名,带动间接就业超过2000人,已累计在当地缴纳各种税费超35亿索姆,带动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

  陕西还计划围绕中大石油建园区、搭平台,以园区为载体,发挥其在中亚地区的支点作用和联动作用。目前中大石油计划广开合作通道,与中国其它大型企业合作,以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并计划组建独立的销售集团,在中亚一带打造销售网络。

  目前,陕西企业在中亚建设境外产业园区渐成风潮,中哈人民苹果友谊园、中吉石油炼化工业园、中哈纺织工业园、中哈农业合作园等境外产业园区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陕西企业“西进”已形成战略趋势。

  截至2015年,陕西在中亚国家的重点项目投资额已超6.49亿美元,项目涉及石油化工、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建材等行业,合作项目超过100个。2016年一季度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达63.6亿元人民币,增长9.54%,其中出口51.3亿元,增长35%。

  陕西省商务厅人士表示,“通过与丝路沿线国家共建经济合作园区,陕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目前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陕西对外投资合作的热点地区。”(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