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月出口再现负增长 反弹基础不牢

2016年10月14日 10:5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海关总署13日发布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59万亿元,扩大0.6%。

  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国新办13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同比虽仍然下降,但从季度情况看,呈现逐季回稳向好态势。其中,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7.2%、6.3%和8.3%;第二季度,进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0.2%和1.3%,出口值增长0.6%;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1.1%、0.4%和2.1%,底部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

  黄颂平表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原因,主要是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外部环境有改善的迹象,出口企业的信心有所增强;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价格跌势趋缓,同步推动进口值降幅收窄。

  从外贸结构来看,贸易方式结构、市场多元化、贸易主体和产品结构、贸易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改善。例如,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提升2.2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多元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和巴基斯坦、波兰、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成了新的亮点。

  此外,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塑料制品和玩具出口分别增长2.5%、3.3%和17.1%,表明我国部分传统优势依然得以保持。电动机及发电机、医疗仪器及器械、纺织机械等也在国际产能合作等带动下保持增势。进口方面,前三季度我国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这表明了我国国内经济平稳运行需求有所回升,此外,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值同比增长1.4%,其中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生命科学、航天航空技术分别增长了4.6%、5.8%、14.1%和2.2%。

  值得关注的是,9月出口结束了此前六个月的连续正增长,再次出现负增长。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7万亿元人民币,下降2.4%。其中,出口1.22万亿元,下降5.6%;进口9447.9亿元,增长2.2%。此前,8月月度出口、进口分别增长5.9%和10.8%,为2014年11月以来月度出口、进口首次实现“双升”。

  黄颂平指出,尽管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呈现出了回稳向好的态势,但支撑外贸持续反弹的基础尚不牢固。目前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延续低迷增长态势,全球需求仍然呈现疲态;外贸增长空间受到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不利影响,发达经济体中高端制造业回流,以及新兴经济体中低端制造业崛起,都对我国出口产生挤压;三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贸易环境蒙受贸易摩擦加剧的危险。

  不过,从先行指数来看,自今年7月起,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到9月份为35.8,这表明第四季度出口压力有望减轻。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刘学智表示,四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和中国航运信心指数上升至98.11、64.14点,预示出口形势可能缓慢改善,但出口增速难以显著走高。进口增速将维持低速增长,全年增速高于去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季度数据更能反映出我国外贸所处的状况。“从先行指标来看,即使有压力,也不会太差,对外贸回稳有信心。”

  对于人民币贬值对外贸的影响,黄颂平回应指出,虽然人民币贬值使企业出口从中相对受益,但是会使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相应上升,而且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由于跨区域、上下游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普遍存在,某一个经济体的币值变动及其对进出口影响都将快速正向传导至价值链上的其它经济体,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效应会弱化。同时,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加工贸易仍占较大比重,因此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具体影响较为有限。记者 孙韶华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