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透视“双十一”新常态:“不剁手”一族的兴起

2016年10月28日 1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0月28日电 “双十一”临近,消费战一触即发。纵观主流电商,有办晚会大手笔造节,营销费用不设限,刺激消费者神经的;也有员工登上广告墙,一边提倡理性消费,一边增加广告支出,希望通过延长鏖战时间,让消费者掏腰包的。面对往年“双十一”过后高企的退货率与社会各界对于真假优惠的种种质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理性观望。

  “双十一”不剁手,悄然兴起。

  “双十一”不剁手?

  “双十一”电商营销不断自high,但有多少消费者愿为“双十一”不断膨胀的营销成本买单?从消费者以及网友的吐槽来看,消费者已经从最初对“双十一”的新鲜、好奇,转变为平常心和质疑论。

  “双十一真的便宜吗?”不少消费者发出了这样的质疑,而相比质疑,有些资深网购达人则直接表示不会加入今年“双十一”抢购。

  80后白领杨女士说:“去年双十一等到半夜,熬了半宿,抢了很多东西,最后却发现,所谓抢购的很多东西,相比起自己付出的辛劳与时间,优惠幅度并不对等,今年不再‘剁手’了。”

  与杨女士有相同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在北京生活工作多年的85后白领梁先生也表示,“双十一”广告多、优惠不多,“不准备买”;生活在广东的陈女士也曾抱怨道:“去年双十一在网上买的空调,双十二都没安装,今年不凑热闹了。”

  近几年,电商造节兴起,“双十一”、“4ㄠ8”、“6ㄠ8”、“8ㄠ8”,炒作红火、繁荣了广告业,但实际上能够真正给到消费者的实惠并不多。尤其是随着网购负面的爆发,刷单、秒杀、限购、低价无货、先涨价再降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屡屡发生,更多的消费者对网购猫腻有了更深的认识。

  消费理性回归

  今年以来,“新消费”成为热词,消费升级成为市场共识。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商品的品质、健康、绿色、时尚、体验等元素更加关注。

  日前,易观发布的《2016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不再以价格作为唯一考量因素,已从冲动型消费过渡到理性消费,线上线下联动将更强,消费者越发注重体验在消费过程中的作用。

  2016年,网上购物节迎来第八个年头,八年间,电商造节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报告显示,消费者网购行为呈现出重价值、重品牌、重服务、重计划的特征,而对抢购时段的关注却在下降,这表明,消费者更注重品质,而非价格。

  其他方面也同样证明了冲动消费已经降温,让购物过程更加智慧成为了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在2013到2015的三年“双十一”期间,退货率和客服售后咨询占比在逐年递减,相反,客服售前咨询则在逐年上升。同时,用户购物时网页浏览次数明显增加,说明“货比三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只听“底价”就冲动消费的人数越来越少。

  告别冲动

  作为客单价较高的产品,消费者在购置家电的过程中,理性消费和消费升级趋势更加显著。中国家电网联合中怡康发布的《中国高端家电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计划购买高端家电的人群中,65%的消费者源于追求生活品质和家电更新换代,他们优先考虑的三个因素分别是产品质量、智能化和技术含量。

  业内专家认为,近几年,消费市场已经悄然发生变化,8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购买力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冲动消费,而是理性消费,消费决策从价格导向变成了需求导向。零售企业与电商平台应通过消费大数据进行人群画像描绘,读懂消费者,在把握市场消费趋势后,合理安排营销活动。

  2016年,在实体零售行业的大起大落中,国美抓住零售本质,在持续精细深耕供应链优势的背景下,加大了线下门店的新场景改造力度。2016年,预计将对100至120家遍布全国的核心门店进行新场景改造,而改造后的门店将一改传统电器卖场的零售布局,在突出家电产品真机实景的场景化体验的同时,增加更多娱乐、休闲元素。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各种价格战和购物节洗礼之后,零售企业开始逐渐关注消费者需求,开始回归零售本质。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