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企对德并购潮的背后

2016年10月30日 2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电 (陈溯)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正将海外并购的目光瞄准世界制造业强国德国的机器人公司库卡。美的此举乃是中国正掀起的对德并购潮的一个缩影。

  据投中资本研究部统计,截至8月底,中国对欧跨境并购交易共计112起,交易总金额达767亿美元。其中,德国以27笔跨境并购交易成为中国买家最喜爱的对欧跨境并购目的地。据BankM投行亚洲区高级经理王紫沄观察,在德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几乎每星期都会收到一封发自中国的并购邀约。

  正如美的并购库卡的目的一样,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当前不少具备一定资本实力的中国企业纷纷看好德国技术,并购也成为不少中企打通海外市场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对于德国企业来说,面对全球经济下行,他们也希望通过借助并购的方式快速打通中国市场。另外,中国的资金也可为德国技术的研发升级助力。

  “中国正通过‘中国制造2025’深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德国则正在大力推动‘工业4.0’战略及能源转型,两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为彼此提供了经济‘互融’的可能。”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易旸从两国宏观经济策略上分析了对德并购潮出现的原因。

  然而,中国的对德并购潮也并非“看上去那么美”,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并购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在并购的历史案例总结中有一个著名的“70定律”,即70%的并购案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有机构统计,中企海外并购的失败率为50%至70%。德国欧亚咨询公司对其接触的并购案例的统计也显示,中德并购的成功率超50%,同时意味着有近半中国企业失败而归。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并购中心主任张金杰表示,德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德国企业希望通过并购使企业得到延续,一旦核心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被抄袭模仿,对德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将是致命的。“在对德并购中,单纯想以价高者得的做法未必奏效,价格高的企业有的会因有变卖倾向而被德国企业拒绝。因此必须注意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顺利完成并购之后,企业的海外并购“长征”其实刚刚迈出第一步,不少企业因“水土不服”导致并购后经营管理的失败。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主任徐遥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对德投资应该牢牢把握三点:一是属地化,即一定要依靠当地的人才,用当地能够接受的人才来管理当地的团队;二是专业化,即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来办,不能为了节省律师费、税务咨询费等而忽视第三方公司对行业的洞察;三是国际化,要让国外业务和国内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延长产业链或者形成互补作用。

  在中国对德并购的种子正发芽的时刻,有消息传出,德国有意对中国投资设限,一些正在进行的收购项目或将面临停滞危机。尽管这一举措引起多方批评,但也使中企对德并购的未来变得有些模糊。(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