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戴姆勒高管事件背后:2016年德国企业可安好?

2016年11月29日 21:45 来源:中新经纬 参与互动 
戴姆勒高管事件背后:2016年德国企业可安好?
    11月29日,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心调查”发布会上发言。中新经纬吴新竹摄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29日电(吴新竹)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29日出席了“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心调查”发布会,并对中外媒体表示,戴姆勒高管在华的不当行为不可容忍,戴姆勒在24小时内做出了将其撤回德国的决定,该事件只是个人情绪化的行为,并不是德国企业在华经营不善宣泄愤怒的写照。

  抛开突发事件本身,柯慕贤认为在华德企经历了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据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董事会主席赫尔曼介绍,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压力、政策法规不完善、以及产能过剩是这一年困扰德企的主要因素。

  29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35%的在华德企业认为中国企业会成为创新的引导者,75%的德企反映自身面临中国大陆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比亚洲、欧洲和美国企业带来的压力更强;而在2013年的调查结果中,感到本土竞争压力的德企还不足70%,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政策法规层面来看,赫尔曼指出,在华德企在直接投资、招投标等情形中有诸多局限性,德企只有更好的与中国企业合作才能获取更多的机遇。

  中国正在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汽车产品节能技术指标和年度要求。柯慕贤指出,该政策长期来看对环境是利好的,但德国大众不得不在2018年销售固定比例的混合动力汽车,这又是一个挑战。对于近日奥迪公司与一汽集团的合作纠纷,柯慕贤表示已有协会积极参与协调。

  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了解到,德企在华实施“工业4.0”尚在初级阶段,一半以上处于工业设备、汽车、塑料及金属制造、建筑等传统行业,受国际经济产能过剩的影响比较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德企在华有意愿投资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成都、重庆、天津、深圳、广州、武汉、沈阳和苏州。

  赫尔曼表示,与往年相比,产能过剩使德企投资迟疑,考虑建厂时更多的德企选择了观望,相关企业应想办法提高生产工艺,引入新技术。

  尽管困难重重,调查结果依然表明,只有1%的在华德企因业绩低迷而计划退出中国,89%完全没有考虑退出中国,55%在中国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研发业务。(中新经纬APP)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