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中国高铁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技术创新体系

2016年12月15日 1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电 (孙翔)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且发展速度、集成能力、在建规模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中国高铁能够在十余年间实现从引进到原创的技术更迭?这种发展模式能否复制?

  13日下午,多位学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同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中国高铁的发展有一个强大的创新体系”,《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作者之一、西南交通大学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高柏给出自己的答案。

  高柏把打造出高铁的中国模式称为“中国高铁创新体系”。他认为这个体系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政府、企业、高校三大行动主体和技术、资金、人力资本三大要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建军认为高铁自主创新的成功证明了产业政策——尤其是技术、组织两类政策——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作用。此外,中国从上到下的动员体制已经超越了既有的产业政策框架,有必要拓展产业政策概念。

  高铁创新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孰轻孰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高铁技术是“开放式创新”,如果没有国外先进技术引进,中国高铁完全依靠自己的研发“不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CCG理事长王辉耀认为中国高铁的开放式创新——多元碰撞、多元结合——可能也是在全球化时代最容易成功的一种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铁思考高铁创新体系的局限性时,提出疑问:“高铁创新到底是什么意义上的成功?”他认为应该从不同角度衡量高铁的辉煌,高铁技术创新获得成功,但经济效益方面,特别是国际市场的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第二作者李国武表示,要谨慎对待中国高铁创新体系代表的创新模式,应根据产业特点来采取合适的创新模式。(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