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向知识创新区转型 上海杨浦未来将“国际+创新”双翅高飞

2017年03月22日 2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向知识创新区转型上海杨浦未来将“国际+创新”双翅高飞
    上海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表示,进入新世纪,杨浦区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迄今,成功走出了一条“传统工业区”向“知识创新区”的转型发展道路。 张维维 摄

  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外国驻沪总领馆、友城驻沪机构、新开发银行、市长企业家咨询会成员单位、国际商会代表处、金融机构、跨国企业的代表等300余人22日聚首上海杨浦浦江之滨,共话“国际化的上海:杨浦滨江传承创新”。

  上海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当日表示,进入新世纪,杨浦区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迄今,成功走出了一条“传统工业区”向“知识创新区”的转型发展道路。“创新”已经成为杨浦独特的商标和品牌。谢坚钢表示,未来的杨浦滨江将是国际化的创新创业高地,让沉寂的“工业锈带”插上“国际+创新”的双翅高飞。

  据透露,目前,杨浦已经吸引外商独资企业1200余家,集聚了包括西门子、大陆、耐克、汉高、欧尚、李尔、AECOM、硅谷银行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区域内科技企业已有6700余家,海外人才创业企业有560余家,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产业集群和企业生态。来自新加坡的留学生创业者代表许国荣当日接受采访时说,他自1997年就来到上海,看到上海的发展变化和变迁,如今正从事环保行业创业。他说,现在已扎根上海,亲人和家都在上海。其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科委的《科委创新创业基金》。

  为宣介上海各区在建设“四个中心”、创新中心和卓越全球城市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推动上海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交流,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携手上海各区政府,依托上海外事的独特资源和优势,展示各区发展。本次活动是首场推介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据悉,当日的推介会活动所在地,早在1921年,就是远东著名的裕丰纱厂。当时,一艘艘满载棉纱品的货船从这里起航运往世界各地。如今此地成为黄浦江畔的一个时尚地标,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设施最完备、配套最齐全的专业秀场之一。

  活动在具有浓郁滨江老工业特色的上海传统民歌《码头号子》中开场,上海市外办主任张小松与市贸促会会长杨建荣发表致辞,谢坚钢介绍了杨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滨江国际创新带建设相关情况,驻沪领事团团长、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美国商会会长、外国留学生创业代表等也发表了讲话。

当日活动地点是黄浦江畔的一个时尚地标,在具有浓郁滨江老工业特色的上海传统民歌《码头号子》中开场 张维维 摄

当日活动地点是黄浦江畔的一个时尚地标,在具有浓郁滨江老工业特色的上海传统民歌《码头号子》中开场 张维维 摄

  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面积6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0万,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三个“百年文明”——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令杨浦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该区还坐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据介绍,2012年,该区面向全球征集滨江南段整体设计方案,按照高标准、高品质、国际化的理念,编制形成了规划体系。当前,杨浦滨江一期示范段已经展现出美丽身影,按照“历史感、智慧型、生态性、生活化”的设计理念,示范段采用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模式,使百年工业地带重新焕发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杨浦区方面表示,杨浦滨江将会成为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历史与现代互补共生、科技与生态高度集约的国际创新带,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让沉寂的“工业锈带”插上“国际+创新”的双翅,飞得更高。

  谢坚钢透露,杨浦正在加快完善“西部核心区+中部提升区+东部战略区”的空间布局,着力“延续历史、弘扬文化、提升功能、优化环境”,规划建设各类高端商务商业载体300余万平方米。届时,这里将处处充满着“国际+创新”的因子,成为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历史与现代互补共生、科技与生态高度集约的滨江国际创新带,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让沉寂的“工业锈带”插上“国际+创新”的双翅高飞。

  这位区长还告诉记者,该区正聚焦南段滨江,着力把封闭的生产岸线转变为开放共享的生活岸线,奏响“后工业、新百年”的华丽交响乐章。他表示,这个交响乐章可以概括为:三带和弦、九章共谱、十八强音。待这些建筑“乐章”谱成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个极具“历史感、智慧型、生态性、生活化”的公共岸线,是“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的滨水空间。(完)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