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3分钟看懂李克强总理推荐的《钱商》

2017年05月18日 20:34 来源:国是直通车 参与互动 

  3年时间里,李克强总理推荐了3次由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所写的小说《钱商》。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这部描写美国第一商业银行故事的小说,不仅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还融入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金融理念,如银行的治理、董事会的运作以及如何应对危机等。因此,《钱商》被誉为金融从业人员必读之书。

  不过,再三被李克强总理推荐,并不是因为其浓厚的金融背景知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这部小说有多条线索,其中一条是讲客户的选择,两位总裁候选人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其中一个选择了大客户,但是这个大客户却给银行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

  在吴庆看来,《钱商》之所以被荐,“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有值得中国金融业借鉴的地方,比如普惠金融。因为故事里讲到了贷款给大客户的坏处,相较之下,也许服务小客户是更好的”。

  为什么关注小微?

  《钱商》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讲述了美国第一家商业银行总裁到了肺癌晚期,这个家族式银行顿时陷入继承人之争。两位有能力的总裁候选人各自施展招数,企图将银行掌握于自己手中。

  候选人海沃德凭借手腕,与一家跨国公司建立了联系,为银行争取了巨额的贷款,然而打击接踵而至;而候选人范德沃特则主打小额贷款,并最后取得了胜利。

  虽然小说描写的年代久远,但是对当下的金融业不无启示。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钱商》的作者花两年时间深入银行采访得出结论:银行服务小微客户能获得更长久稳定的回报。”

  吴庆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银行监管体系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自此,只要银行有充足的资本金承担金融业务的风险,美国的监管机构无权对其进行干涉。

  “有了这个转变后,以英美为代表的银行体系将大量的资源投送到小微客户,银行业表现出相当大的活力,支撑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增长。”

  小微的生存现状

  一直以来,无论在哪个国家,大多数银行都会优先选择大客户。在吴庆看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是因为大银行能够承担大客户的风险,所以优先选择大客户,还有一个原因是路径依赖。

国是直通车 储倩 制
国是直通车 储倩 制

  “服务大客户与服务小客户有不同的模式和不同的方法,银行一开始选择大客户养成了这种习惯,如果要为小客户服务,必须要做一些改变 ,可能要重新学习、流程再造等等,对他们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吴庆指出,在竞争充分的前提下,往往会出现“大的吃完了就会吃小的,小的吃完了就会吃微的”现象。

  不过,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大嫌小”的缺位之处。最近几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的推动,如大数据的应用等,以腾讯作为大股东的微众银行和蚂蚁金服作为大股东的网商银行就值得关注。

  其中,微众银行由腾讯公司及百业源、立业集团等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2014年12月经监管机构批准开业,是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

  “微众银行从微小的客户开始做起,贷款平均规模很小,但这些小微客户加起来的贷款总量很大,不良率却比较低,这是另外一种金融模式。”吴庆说。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李克强总理呼吁。

  如何迈出关键一步?

  关注小微企业,鼓励发展普惠金融,是李克强总理一直所倡导的。普惠金融的发达,可以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面向企业客户,帮助他们实现资金周转、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再生产,支持实体经济;另外一种是面向消费者,支持个人提前消费。消费者花钱,到了生产者手里还是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吴庆解释道。

  虽然在普惠金融方面中国做出了一些探索,但仍存在很多短板。

  “现在存在一种趋势,就是大银行在逐步从县、社区往‘上’撤,忽视基层金融服务。” 李克强总理在5月3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道。

  如何激活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热情?吴庆认为《钱商》给予了中国金融业一些启示。

  “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和90年代前的美国银行体系类似,因为我们还没有充分吸收美英在90年代推行的监管改革的成果。”

  在吴庆看来,呼吁银行服务“三农”和小微是不够的。“如果想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进,首先是监管理念上的革新,然后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孙秋霞)

 

【编辑:于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