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7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上海召开

2017年06月10日 17: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2017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上海召开
    6月9日至10日,2017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图为年会现场。 江平 摄

  中新网上海6月10日电 (黄艾娇 许婧)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2017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10日在同济大学闭幕。

  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城市交通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院、高等院校的代表约1500人,围绕“交叉创新与转型重构”的主题,共同探讨中国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这也是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首次在高校举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殷广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泉、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方守恩分别致辞。他们表示,研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交通转型发展的机遇、要求与路径选择,研判城市交通与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内涵、挑战与实践之道。希望依托此次大会,能推动交通跨行业、多学科交叉重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交通研究能力,促进城市交通提质增效。

  出席大会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交通专业顾问全永燊在谈到公共交通问题时说,城市公交的问题不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必须进行战略性变革。首先,需要重新界定公共交通服务的宗旨和服务定位,公交要面向社会不同阶层,为凡适合公共交通的各类出行提供全面而且可供选择的服务,包括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其次,必须打破垄断经营传统格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全面改革公交系统配置和运营服务模式。此外,还要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全面提升网络化运营的实时相应服务能力和可靠性。

  他同时指出,要理性对待大数据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交通”等新业态,希望更加理性、独立思考,切忌盲目跟风。

  徐冠巨、雷爱先、郑德高、贾利民、胡华清、徐炜、赵一新等专家学者分享了有关传化网与智能物流、城市停车场用地政策、城镇化变迁中的区域与城市网络、“十三五”现代交通领域科技创新总体布局、中国民航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创新与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对当前广受关注的“轨道交通建设”,专家指出,未来五年,轨道交通仍然会迎来比较快速的发展,做轨道交通规划要注意建设标准、网络编制、一体化的衔接等问题。轨道交通不是一个门到门的方式,出了地铁站还是需要有另外一种方式和它无缝衔接,让换乘更便捷、距离更短。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做得好,可以极大提升未来线路的运营、未来乘客的舒适性。与轨道交通衔接最好的就是“步行”,“轨交+步行”是最舒适的出行的组合。在北京和上海,如今开车已经不是第一选择了。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在题为《城市有机更新》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告别过去成片旧城改造模式,走向小规模、常态化的“城市更新”的宗旨是要走向更具人性、更可持续的城市。他特别谈到要加强城市步行空间的规划建设,认为步行与车行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能过度强调车行空间,人行空间仍然是当前城市交通出行的最重要的空间之一。去年10月,上海发布《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这个《导则》更多关注的不是交通效率,而是街道上人和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样一种设计理念的提出,会给未来城市的街道规划建设带来方向上的改变。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石楠为本次年会作了题为《包容性发展—〈新城市议程〉的启示》的主题报告。

  本次年会共组织16场学术论坛,包括6个专题论坛,特别增设的8个“交通+X”特别论坛,以及2个自由论坛——“中学生论坛”“高校论坛”,将有88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演讲,并进行专家点评和互动讨论。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