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新技术让金融走出华尔街

2017年07月12日 23: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新技术让金融走出华尔街
    图为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在现场发言。 供图

  中新网杭州7月12日电 (赵小燕黄慧)“新技术让金融走出华尔街,回归服务实体经济,让金融不只关注赚钱,更关注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12日,在2017年新网商大会新金融分论坛上,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如是表述何为新金融。

  “未来的新金融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和科技深度融合,和人文紧密结合。金融应该像‘自来水’,让每个人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得到服务。”井贤栋认为这是未来的新金融生态,技术让金融回归本质,让每个人获得平等的机会。

  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不可逆转地推动金融行业的新变化。“一个和DT时代相适应的新金融体系正在形成。”井贤栋表示,这两年,关于金融行业的变化有很多说法,无论何种说法,最终都会“百川归海”,那就是新金融。

  由此他进一步指出,新金融该关注的是怎么才能回归到实体经济本身,不止关注赚钱,更关注如何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

  井贤栋认为新金融其实才刚刚开始,“如果说1万米的话,才刚刚走了10米,很难描述新金融到底长什么样,但是我们知道新金融方向在那个领域。”

  在他看来,新金融的特征正在形成。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新技术,新金融正变得越来越具有包容性。传统金融主要服务20%头部客户,而新金融更多服务80%长尾客户,让普通大众也能平等享受金融服务。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不断重塑包括金融在内的各行各业之时,一部分人对未来满怀期待,一部分人则心怀恐惧。现场嘉宾普遍认为,技术越发达,金融越需要有责任感,如此技术驱动下的新金融才能真正为所有人带来福祉。

  “金融就应该像自来水一样触手可及,这是新金融。”井贤栋指出,科技是助力金融,让每个人可以非常便捷的进行服务的原因。现场他例举蚂蚁金服的应用进行介绍,蚂蚁金服很早就开始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把各种坏的、欺诈的行为都抓出来,给用户极致的保护。“所以今天蚂蚁金服、支付宝,资金损失率非常非常低,只有百万分之几。”

  蚂蚁金服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推进普惠金融,他举例说,“目前支付宝智能客服的自助率已经到了96%-97%,而智能客服的解决率达到78%,比人工客服的解决率还高出了三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数据的使用和安全隐私保护上,漆远认为,用户价值是一切数据使用的合理性前提,“科学是无国界的,数据是有国界的,每个用户都一样,但你要考虑人工智能系统能否真正跟用户产生价值,从用户的价值来出发,只有这样对数据的使用才是合理的。”

  井贤栋认为新金融第二个特征是无现金,无现金城市和无现金社会在成为趋势。“无现金不是为了消灭现金,其实是把支付的便捷性拿出来,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用户本身。”借此,井贤栋介绍有了无现金之后,希望可以做到让金融更加普惠,让社会更加高效,让老百姓更加满意和让商业更智能。

  信用体系成为新金融的重要支撑是新金融的第三个特征。他认为信用是一种财富和资本,信用跟实物资本一样,能够参与到经济交易或者社会资源分配。比如创业初期的淘宝店主,在没有实物资本的情况下,又急需一笔资金的时候,可以凭借信用资本融到资,得到资金帮助。

  人人参与的绿色金融也是新金融的特征之一。科技让每个人都能参与绿色金融,以实际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支付宝中的“蚂蚁森林”就是典型的例子,目前已有超过2亿消费者参与到低碳生活中。

  此外,井贤栋介绍,新金融的特征还包括全球化的数字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也都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

  井贤栋表示,科技让金融变得更简单、更以用户为中心。新金融要实现好的社会目标,除了要和科技更加深度融合,同时还应该和人文精神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金融将像‘自来水’,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便可以得到服务,为所有人带来福祉,那才是真正的新金融。”井贤栋说。(完)、

【编辑:卢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