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刷脸”创客印奇:AI门槛高 不担心行业泡沫

2017年08月07日 14:2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刷脸”创客印奇

  7月6日,印奇受邀参加在中南海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

  他是在场最年轻的企业代表,旷视科技无论从体量

  还是创立时间,也都比受邀的另外两家企业小很多,

  “但是我们代表着新动能,也许是最有希望的行业!”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贺斌  实习生/王雅欣

  深灰色紧身T恤,紫色运动短裤,健硕的身材配上利落的板寸头,加上脸颊上冒起的几颗青春痘,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就像一个刚从篮球场下来的大学生,而不是一家知名科技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印奇。
印奇。

  “你好,我是印奇!”没有多余的客套,他一开口就显露出对局面和时间的掌控力,“我先介绍一下我个人和公司的历史以及现状,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

  说着,印奇径直走向会议桌靠门的一边——这是他习惯的位置——身后是一块巨大的白色写字板,几乎占据了一面墙。只见他抓起一支笔,刷刷写下了一组数字,确切地说,是一个个年份,代表着他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

  第一个数字是88——他是1988年生人。一年前,年仅28岁的印奇在福布斯公布的亚洲“30岁以下30个领袖人物”榜单中,被放在企业科技人物排行榜的首位,印奇和旷视科技也因此迅速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第一桶金

  在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门左侧,伫立着一个两米高的变形金刚“大黄蜂”,这不仅仅是为了炫酷,更是代表着印奇和旷视科技一直追求的方向。

  2006年,带着造机器人的梦想,印奇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来,被选入计算机系的姚期智实验班(简称“姚班”),学习算法和软件,方向更偏重人工智能理论。

  姚班是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院士于2005年创办,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在姚班的求学经历,不仅让印奇对于尊重原创和鼓励创新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基础性的技术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还结识了在他创业历程中最重要的两位小伙伴——唐文斌和杨沐。直到今天,清华大学的标签依然深深植根在印奇的心里,在他的科研技术团队中,90%来自于清华大学。而姚期智院士,也作为旷视的技术顾问,也不时给予指导。

  大二时,印奇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这段经历让他不断接触和参与到行业最前沿的技术领域,毕业前夕,印奇已经作为专项小组负责人开始为微软研发人脸识别系统了。为了这个项目,他推迟了出国的时间,却因此开始了创业的历程。

  2011年,清华大学举办“挑战杯”创业大赛,印奇和唐文斌、杨沐合作开发互动体感游戏《乌鸦来了》参赛,这是一款基于人脸识别和人脸追踪技术的游戏,玩家通过摇晃头部控制游戏里的稻草人,拦截从天而降偷食的乌鸦。

  这款游戏最终获得了大赛的冠军,而游戏中不得不摇头晃脑的设置也促使玩家活动颈椎,深受久坐办公室的白领们喜爱,迅速冲进中国区苹果官方游戏下载排行榜前5名。

  《乌鸦来了》让印奇等初尝到创业的喜悦。2011年10月,三人联合创办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然而,三个潜心专研技术的极客并不适应需要时刻揣摩玩家心理的游戏行业,深感和当初的目标相去甚远,于是果断放弃了正在开发的第二款射箭游戏,寻找新的创业领域。

  为了弥补硬件方面的专业短板,2011年,印奇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两年后,他中断博士学业,回国继续创业。

  “他每一步都非常有目的性的!”旷视科技品牌市场负责人谢忆楠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做人脸识别的时候,当时缺少对整个3D相机硬件的基础性理解,所以他就去哥伦比亚大学学技术,把最前沿的技术拿到中国来。那时他第一步选择的是要把这个技术做成中国第一,后来去湖畔大学学习管理也是如此。”

  技术信仰,价值务实

  在旷视科技网页上有一句话,如今已成为公司上下共同的价值观:“Power Human with AI。(为了人工智能终将创造的所有美好)”。

  “我们内部有个文化叫‘技术信仰,价值务实’,机器人是公司的大目标,但在实现的时候,将它拆解为一个个可实现的路径,这样,大目标才能实现。”印奇说。

  “如果从业务上介绍的话,我们一般会从两个维度来谈旷视,一个是技术维度,另一个是创业的维度。”印奇用熟悉的套路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道。在他看来,旷视并非一个人类学公司,而是一个深度学习公司,深度学习是AI的核心技术,通过模拟人脑的算法,输入大量的数据,从而完成各项指令和任务。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能力,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印奇和同伴们首先从中间环节入手,即机器视觉领域,“这个或许需要5~8年时间,于是我们又从中选择了一个垂直的人类识别的子领域,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化。”

  “三步走”战略成为印奇创业之初的“小目标”,经过6年的发展,用印奇的话说,如今的旷视已经处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间,“可能是1.6步吧。”他笑道。

  谈到技术领域,印奇又开始滔滔不绝,“我们现在的技术状态叫‘4+2+X’。”其中,4代表4种我们认为特别有价值的图象的内容,包含脸、人、车和文字,都跟人相关。2其实是视觉和控制的结合,控制就是说人的眼睛在识别功能之外,其实最重要的作用是协同腿和手的功能,比如导航。X则是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在印奇看来,旷视的成功,从创业维度,在于与行业的深度结合。2012年8月,face++人脸识别云平台上线,通过这个平台,面向全世界提供开放式的人脸识别服务。“你把数据传给我,我识别分析后,再反馈给你。”印奇介绍,目前,face++人脸识别云平台已经服务了150多个国家,有超过30多万的开发者,累计的有效数据量可能超过100亿条。

  但在印奇看来,由于平台是通用的,真正面临一些深度的应用时,就会显得浅。于是,从2015年开始,旷视开始与行业合作,“我们要叫‘AI+行业’,而不是‘行业+AI’,这两个其实是有区别的。”印奇进一步解释说,所谓“A+行业”,就是以AI为核心竞争力主导,然后深入到行业,去改造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和整个业务流程。而“行业+AI”就像把AI做成一个外在的技术,在里面局部做一些调整,前者是更深度的影响,后者则是浅层影响。

  “我认为如果要把一个行业做扎实,就一定要深入到这个行业去做。”印奇表示,从2015年开始,旷视开始选择两个大的行业,金融和物联,开始深耕“AI+行业”。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提供身份实名认证和刷脸支付,在物联网领域提供政府安保、智能楼宇和无人超市等。

  据印奇介绍,未来可能还将在偏向工业基础的领域布局,比如未来的智能工厂、智能制造领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视觉和控制技术,让未来的机器人变得更智能。而要将这个目标真正做得彻底,印奇预计是到2020年左右,在此基础之上,搭建产业平台,在同每个行业合作的时候,有一些资本或产业的合作方式,这样就可以让AI能够赋能到更多的行业,双方之间形成效率的提升。

  从极客到创客

  谢忆楠是2014年来到公司的,回想起和印奇的初次见面,他忍不住笑了,“一看怎么这么年轻,总觉得不靠谱。但说过几句话后,感觉他其实也有很多困惑,有很多思考,真的是在当一个事业去做。”

  曾在多家公司工作过的谢忆楠很喜欢旷视的工作氛围,他的员工编号为30,也就是旷视第30名员工。不久后,公司获得47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得到迅猛发展,如今已经发展为近500人的中型企业。更是以20亿美元的估值被科技部列入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成为人工智能行业估值最高的企业。

  随着公司规模的日趋扩大,仅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难以吸引人才,而公司的决策也越发慎重,公司不再仅仅以技术为驱动,更需要一个管理者和决策者。

  然而,在印奇心中,比起做管理,研究才是他的兴趣所在。但从公司角度来说,真的能把技术做好的一家公司,一定是要将技术、产品和市场结合起来,光闭门造车做不出世界一流的技术。

  因此,2015年,印奇参加了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成为首期学员。用他的话说,从马云身上,他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方法论,更多的是人生经历的分享。

  尽管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但印奇并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只有一个开放式的工位。据印奇介绍,目前旷视科技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在创新业务里面,在公司大的战略方向和框架下,对具体的创新其实是比较放权的,“我们有很多小的创新团队,内部叫突击队,这个小团队里的人的能力很强,但是团队并不大。所以我们其实本质上是让这些团队的成员有内部创业的感觉,让他们自己去做尝试,同时给他们一些更多的资源。”

  总理的嘱托

  在旷视科技3楼的办公室,入口处悬挂着一台显示屏,显示屏下方,两部用三脚架支起的摄像头将来来往往的人“尽收眼底”。

  一群前来参观的外国留学生正兴高采烈地围着摄像头扮着各种鬼脸,在显示屏上被自动识别为“访客”。而对于旷视的员工而言,每天“刷脸”上下班却已是考勤的常态。

  在4楼展厅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每个员工都在摄像头之下,随着人的走动,基于人脸识别出的性别、年龄等信息也会即时显示,比如一个男员工头顶显示出M/25的字样。

  据谢忆楠介绍,随着拥有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未来甚至可以实现一张脸扫过,包括身份证号、手机号、活动轨迹等都会一并显示,人证合一、人号合一将会更加精准。

  可是届时还有何隐私可言?个人信息的安全又如何保证?

  对于这个问题,印奇认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一个新的技术可能会带来一些生产力的革新。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其实线上的很多数据已经暴露,从逻辑上来说已经没有隐私了,但是这些隐私如果能被好的公司,以及合适的机制去保护起来,就依然是可控的。

  “更重要的是去看它可能带来正向的价值。”印奇说,在这个基础上,对数据建立一个合理合规的机制。

  7月6日,印奇受邀参加在中南海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他是在场最年轻的企业代表。“这个会比我想象的轻松!”印奇说。在这次受邀的三家企业中,旷视科技无论从体量还是创立时间,都要小很多,“但是我们代表着新动能,也许是最有希望的行业!”

  印奇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介绍了旷视科技的情况以及未来AI的发展趋势。“总理也问了很多问题,问得很细,显然对AI行业非常了解,特别是谈到中国有一些原创性的技术时,看得出来总理非常高兴。同时,总理表示,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其实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和大数据结合的行业,中国人口基数大,在大数据层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嘱托我把技术和场景落地化做好。”印奇回忆说

  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对此,印奇认为,一些法制上的空白会逐渐填补,未来人工智能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从中长期看,国家给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时间表,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必须有干劲,在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大的行业的竞争和国家竞争中,中国是有机会去作领导者的,所以我们可能更代表未来吧。”印奇说。

  印奇并不担心AI行业出现泡沫,认为AI未来还是一个相对高门槛的竞争行业,本身具有技术壁垒。而对于旷视来说,这些年一直保持人才体制最优秀,技术最领先。除去技术之外,AI行业跟数据的结合非常深,一个公司如果不掌握数据的话,将很难在这个行业里长久发展。因此一定还是要深入到行业里,有内部的数据循环,可以把这个技术变得越来越好,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好,然后获得更多数据应用,形成一个正向的滚雪球的效应。

  “在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如果真正把AI与各个行业的应用做到深度的结合,我觉得会涌现出一些相对平台化的公司,他们会与另外一些行业形成很好的辐射。”印奇说,“这样的公司如果真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AI行业即将进入到一个真正相对高速发展或者成熟的阶段。”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姜雨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