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晓灵批理财乱象:银行保收益不保本产品不规范

2017年08月19日 2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吴晓灵批中国理财乱象:银行保收益不保本产品“不规范”

  中新社8月19日电 (夏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19日出席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北京年会时表示,保预期收益却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在操作上“不规范”,是对市场纪律的扭曲。

  吴晓灵指出,资产管理机构包括信托公司、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货币资产管理时一般采取资金集合投资的形式,此种资金集合投资的形式其法律关系是信托,金融产品属性是证券。

  “当前资产管理市场争议最大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吴晓灵指出,在目前中国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财富管理产品中,银行产品大约占到30万亿元。

  吴晓灵表示,银行存款的特征是由银行承担盈亏风险,投资人(存款人)享受固定收益,因而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均已由监管当局认定为结构性存款,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占用资本金;银行发行的不保本、不保收益的理财产品符合集合投资的所有特性,发行超200份以上的应按公募基金管理。

  但保预期收益又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对市场纪律的扭曲。吴晓灵认为,银行保预期收益又不保本的产品应是属于集合投资形式,但目前银行往往在预期收益产品上有了亏损时,拿自身利润进行弥补,以达到预期收益。

  一旦上述类型产品超出预期收益,银行又会把超出预期收益部分作为银行利润计入账中。吴晓灵认为,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全部收益都应归客户,银行只应收取管理费用。

  吴晓灵建议,要达到不同资产管理、理财产品的公平竞争,其根源是解决对产品性质认识的不同,应认同银行理财产品是集合投资产品,通过申请基金牌照获得银行理财产品在资本市场上和信托、资管等产品相同的法律地位。(完)

【编辑:唐云云】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