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探索建立气候公共支出评价体系

2017年09月09日 1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 周锐)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气候资金”一直是一块巨大的遮盖着迷雾的拦路石。

  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对所谓的每年千亿美元承诺口惠实不至;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已提供的所谓气候资金支持很多也不过是给已有合作项目贴标签的“老瓶装新酒”;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也缺乏相应的评价系统来明确其投入资金对减缓气候变化进程和适应气候变化恶果的效用。

  各方围绕着上述问题的争议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套明确的、各方都认可的分析框架,对气候资金的数量、效果等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财科院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对财政支出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用与成效做了研究,并试图建立一个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的基础工作,就是明确政府资金和气候相关程度是高度相关、中度相关、低度相关和不相关。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中国作为大国,不仅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上提供示范,更应当在理念、理论、研究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我们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在积极努力,并且向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一些经验”。

  在日前举行的“气候公共支出分析与评估研究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上,课题组石英华研究员介绍了该课题组以河北省为样本的研究情况。

  石英华介绍说,该研究明确了河北省政府收支分类和气候相关程度。高度相关是支出明确的首要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直接相关,比如节能环保里的大部分项目,环保监测检查,污染防止,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风沙荒漠治理等;中度相关是支出的次级目标或者部分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比如农林水中的水利支出,节能环保里的能源管理事务等。

  该研究发现,河北省气候公共支出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增幅较大,到2015年高度相关的支出达到了39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的资金越来越呈现投入来源多渠道,投入方式多元化,投入方向立体化的一些总的趋势和方向。来源除了财政资金以外,各种社会资金,资本市场和国际贷款等等都有,投入方式上越来越呈现引入市场机制相关的方式和社会金融工具等等这些,资金投向上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越来越实现全覆盖。

  石英华指出,通过对公共支出的整体分析评估发现,加强气候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的评估至关重要,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相应的指引。另外,要拓宽气候公共支出的分析维度,除了现有的减缓、适应和能力建设等维度外,还可以从资源投入和效果评估方面做分析。

  不过石英华也坦言,所提出的气候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的多维度的矩阵分析框架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对此刘尚希表示,气候财政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气候公共支出的分析与评估的研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技术标准的问题,还涉及到很多基础性的理论的问题,此次研究在这个领域开了一个头,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推动全国,以及世界各国在气候公共支出的分析与评估方面深化。(完)

【编辑:刘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