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楼市调控一年两轮升级:逾百城发布150余次调控

2017年10月03日 2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经济观察)楼市调控一年两轮升级:逾百城发布150余次调控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电 (记者 庞无忌)去年中国“十一”长假前后开始的一轮密集房地产调控潮(业内称“930”调控)已满“周岁”。叠加今年以来的两轮楼市调控升级,中国房地产市场局部降温明显。2017年8月份,中国15个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环比全线“止涨”。

图为8月7日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武汉绿地中心。<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畅 摄
图为8月7日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武汉绿地中心。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已有超过100个城市(县级以上)发布了各种相关房地产调控的措施约150余次。今年前9个月,仅北京市就发布了相关房地产政策超过20次,15个核心热点城市发布调控政策均超过4次。

  对比去年“930”房地产调控潮的起始,一年来,北京新房和二手住宅合计签近19.56万套,同比跌幅达到了38.9%。特别是今年5月以后,北京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从6月开始,北京连续多月成交量低于1万套,市场价格跌幅也处于全国第一。

图为8月18日拍摄的南京河西地区一处楼盘。<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泱波 摄
图为8月18日拍摄的南京河西地区一处楼盘。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限售”因其抑制投机,成为今年楼市调控的新工具。“十一”长假开始前一周,包括西安、南昌、南宁、长沙、贵阳、桂林、海南、宁波、福建等在内的二三线城市和省份掀起了新一轮密集的楼市调控。限售成为此轮政策的集中发力点。如:重庆规定新购住房两年内不得交易,贵阳要求三年内不得转让。据统计,中国已经有45个城市执行了不同年限的限售政策,要求所有新购或者部分新购房源,锁定一定年限后方可上市。

图为福州一处刚建设完工的房地产楼盘。(资料图片)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斌 摄
图为福州一处刚建设完工的房地产楼盘。(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限售相当于楼市的“去杠杆”政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未来预计“限售”政策将快速向三四线蔓延,后续可能会超过50个城市执行限售。其中,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或者位置在一二线热点城市周围的三四线城市以及限购政策不足以抑制市场热度的城市,都可能加入限售大军。

  今年以来,伴随着一二线城市调控加码,楼市热点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同比涨幅较高的城市以三四线城市为主,主要是菏泽、湖州、温州、徐州、赣州、沧州市等地。这也导致在一二线城市持续调控,房价止涨的同时,三四线楼市依然支撑了整体市场冲高,房地产开发投资也保持较高速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速并无明显拖累。

图为7月10日航拍的南京滨江楼盘。<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泱波 摄
图为7月10日航拍的南京滨江楼盘。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称,目前楼市政策的整体基调就是禁止炒房,降低楼市杠杆,促进住房进一步向居住回归。整体来看,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此轮调控在政策力度上有着比较鲜明的层次:一线城市此轮政策相对温和,主要是加强之前政策的落实,查漏补缺;二线的重庆、南昌等则是主打限售,政策力度进一步向南京、厦门等重点城市靠齐;三四线城市开始收紧政策,限购、限价是比较常规的调控手段。

图为4月19日,市民在南京一家楼盘的售楼处内咨询。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泱波 摄
图为4月19日,市民在南京一家楼盘的售楼处内咨询。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指出,近期对新热点城市开启新一轮调控,表明调控政策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放松,官方对房价控制的决心也不会改变。

  胡景晖也认为,限购、限贷、限商等实际上就是压缩现有的交易空间,换取长效机制建立的时间,为了争取这个时间,接下来全国楼市政策将会整体趋紧。(完)

【编辑:周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