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商携手媒体“智囊” 共探营造新“社会生态”

2017年10月11日 14: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商携手媒体“智囊” 共探营造新“社会生态”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0月11日电(汪恩民 王迎) 10月10日,“学文件长精神”研讨会暨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组建会议在杭州举行。来自浙商总会、知名媒体、学术界及浙商等多方的“智囊”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浙商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营造好社会生态。

  在“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机遇下,伴随着技术革新与社会发展,浙商面临转型升级的急迫需求。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营造企业家成长生态,发扬企业家精神,从而深化供给侧改革,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那么,媒体在其中可以扮演什么作用?浙商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

  浙商:媒体应树榜样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我感觉《意见》传递一种声音,这个声音就是围绕企业家的三个关键,即环境、精神和作用。”浙商总会学习委员会主席杨胜认为,浙商针对《意见》所做出的回应,并不能仅用口号宣扬,而应从“我”做起,用心灵践行企业家精神。

  浙商总会青年企业家委员会主席贺勇则从青年企业家的角度分析道:“由于企业创业成功率很低,因此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考虑失败后如何降低对员工、客户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贺勇建议,媒体应发挥自身宣传优势,在报道浙江企业家创业共性的同时,也能提炼其独特的思想个性,按照不同浙江企业家的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浙商精神,为广大浙商树立榜样,营造有助于企业成长的舆论环境。

  “如今,我们越来越多地感知到,媒体更贴心、更走近企业家群体。”杨胜也表示,今天组建的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正是从媒体的角度去服务浙商的。

  媒体:以历史角度研究浙商和浙商经济

  那么,媒体自身又是如何看待的?“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是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地位的上升,这是靠他们艰苦奋斗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胡宏伟看来,《意见》正是浙江民企多年敢闯敢拼,适应环境变化,勇于变革的成果。

  “浙江精神在不同时段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过去,我们常说浙商精神是‘四千精神’。如今,新一代浙商应在财富和文化的基础上,拥有精神力量、价值观和使命感。”基于此,胡宏伟认为,在时代变化下,媒体要以历史角度研究浙江企业家和浙商经济。

  在具体路径上,网易传媒副总编辑章丰强调媒体的专业性。他认为,在自媒体的时代,传播舆论的门槛被拉低,但专业的媒体产生的优质内容依然稀缺。“媒体首先需要较大信息体量,支撑企业需要的大量优质内容;其次,媒体在信息传播从告知者转变为连接者,提供内容化场景入口;最后,媒体应组建平台化的专业的团队,为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实现企业自媒体到企业级媒体的演化过程。”

  浙报全媒体经济中心主任邓崴预测,媒体与企业发展趋势是跨界融合。“希望借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的平台,构建跨行业融合发展,推进企业与媒体间更深合作。”

  浙商杂志社总编辑臧铯也认为,媒体可以围绕机制创新,整合各方资源的跨界融合平台;或围绕内容创新,传播正能量,通过讲好浙商故事来打动人心;或和国外大型媒体主动展开交流合作,为浙江企业家“走出去”开辟具有国际化氛围的生态。

  专家:自主营造社会生态“自媒体”转型“媒体自”

  研讨会上,有与会专家表示,浙江企业家从低端产业起家,成长于转型,成长于融合,成长于开放。如今,浙商要做的不是依赖外部政策创造的生态,而是保持包容开放,并自主营造社会生态。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的过程,需要企业家、媒体等多方主体共同合作,借助浙商总会的平台发挥各方优势,形成集聚效应,以共同参与的形式实现“浙江经验”的成型。

  企业必须自主地营造社会生态,并主动融入社会生态中,把“自媒体”转变为“媒体自”,是企业进行社会生态营造的重要选项。与会专家呼吁,企业人应增强媒体意识,作为构建舆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会运用媒体,把媒体功能整合到企业集聚要素中,形成企业自身的媒体要素。

  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正是为了帮助广大浙商建立起媒体意识,进而创造共生、共建、共享的社会生态。与会专家认为,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应该要帮助所有的企业,建立起媒体意识,建立起具有媒体要素的企业社会生态,这就是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需要做的。(完)

【编辑:潘力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