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版“北京记忆”上线 让珍贵文献走近寻常百姓

2017年10月23日 09:3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新版“北京记忆”上线让珍贵文献走近寻常百姓
    全新改版的“北京记忆”新增了口述历史等栏目,通过口述资源采集,建立起一个属于市民的口述历史档案库。 新京报记者 李强 摄

  新版“北京记忆”上线 让珍贵文献走近寻常百姓

  上传自己的口述历史,探寻北京的非遗项目,在北京古城及法源寺中虚拟行走、了解北京历史和文化民俗……10月13日,首都图书馆“北京记忆”新版网站正式上线,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珍贵的文化遗产走近寻常百姓,而普通民众也成为组成北京城市记忆的一分子。

  资源更丰富 满足不同读者需求

  “新版‘北京记忆’资源更丰富,使用起来也更流畅,对于我们这种学习、研究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帮助非常大”,从本科到博士期间一直专攻北京史的王女士是“北京记忆”的资深用户。王女士说,十年前,“北京记忆”丰富的线上资源已经让她获益匪浅,如今在首都博物馆工作的她依旧会经常使用网站上相关资源。

  从2003年初,首都图书馆“北京记忆”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正式启动, 到2007年4月网站正式上线,再到这次全新改版,十几年来,“北京记忆”一直在挖掘、保留历史文化资源,并且不断深化对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内涵。

  作为依托于首都图书馆百年馆藏的北京历史文化资源性网站,“北京记忆”一直是北京地方文献的研究参考级学者资源库。“北京记忆”网站收录的北京史料和研究成果,篇幅完整、分类严谨,而且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检索途径,能够满足研究工作中的多种需要。

  “从古至今的北京地方文献,不分媒介,各种各类都收集,其中既包括古代文献,也包括现代的研究成果,还有专业工作者按专题检索后将资料全部集成,另外还有老地图、老照片等资料。文献数字化之后,检索更为方便。”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看来,“北京记忆”帮助研究者大大节省了查找基础资料时间。

  对学生、乡土爱好者乃至普通市民而言,“北京记忆”提供的图文并茂的专题展览和内容生动的在线讲座,可作为学生自学乡土知识的“第二课堂”。乡土文化爱好者也可以在多媒体数据库中检索图文资料、欣赏地方曲艺、听讲座,了解身边的城市。同时,“市民档案”和“口述历史”的征集让每个普通市民都有机会成为资源建设者,留下自己的记忆。

  服务更创新 推动公共文化建设

  10月1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来到首都图书馆,了解了音像资料、历史档案的管理利用,观看了“北京记忆”数字平台建设情况。蔡奇对首图提出打造市民的书房、交流的客厅、创意的工作室的目标定位给予肯定,也提到要以创意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北京记忆”正是尝试了一种集保护、开发、利用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全新模式,将图书馆行业多年来开发、积累的多种服务手段集成了一个开放平台,此次改版不仅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珍贵文献进行保护,更让文化遗产走近寻常百姓。

  一方面,技术手段大大提升了易用性。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肖维平介绍说,新版“北京记忆”上的内容会建立索引关键词,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源都能通过关键字的索引在平台上快速地搜索和定位。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参与到“北京记忆”的建设之中,有些机构既是文献资源的使用者,也是贡献者。张宝秀说,早在2003年,北京联合大学就与首图签约合作共办北京学研究所,每年出版的北京学研究报告、专著也会送给首图供公众分享;前两年,首图又成为北京联合大学的青年教师实践基地。此次改版中,首图也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开发了“非遗传承”栏目。

  同时,首图在北京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的挖掘、研究和利用也将带动其他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通州区图书馆馆长杨兰英表示,新版“北京记忆”提供了更大更强的工具和学习的数据库,对通州的地方文献建设也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首图的指导下,未来通州区图书馆也将对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建设做出努力和贡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肖维平表示,新版“北京记忆”将不断丰富内容,探索更多样的服务形式,在满足不断扩展的大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北京的文化建设。

  【亮点】

  1 平台技术优势

  新网站在易用性和先进性方面都有大幅提升。设计和开发的页面考虑了浏览器的兼容性。新网站内容会建立索引关键词,方便读者快速搜索和定位。同时,新网站系统平台还提供英文、日文、韩文等支持。

  2 凸显北京“四个文化”

  “北京记忆”新增加的“特色栏目”,从皇城文化、胡同文化、民俗文化、戏剧文化四个方面展现了北京独有的城市文化。目前,特色专题库已有十几个。

  3 增加非遗传承栏目

  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开发了“非遗传承”栏目。

  4 增加口述历史栏目

  “口述历史”栏目不仅给口述资源采集提供了展示平台,还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发声”平台——建立一个属于民众自己的口述历史档案库。

  5 增加“记忆之光”栏目

  新增“北京历史年表数据库”。该库是以时光为经,以北京地方上的人、事为纬。涉及政经、文化、城建等方面。

  6 加强网站与读者、市民的互动

  “口述历史”和“市民档案”栏目今后将设立市民征集上传端口,根据市民上传资料建立城市市民整体记忆库。

  ■ 对话

  “读者需求是我们最关心的”

  新京报:在此次改版过程中,哪些方面是着重考虑的?

  陈坚(首都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读者的需求变化是我们最关心的。读者调查显示,读者的需求变化最明显体现在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上升。从统计数据看,去年来首图借阅实体书的人数与前年相比略有下降,但数字资源的借阅量显著增加。

  新京报:对于读者的需求变化,首图有哪些新举措?

  陈坚:在服务手段上,首图也做了很多改进。如“首都图书馆”新版APP已于近期上线了,新版APP整合了原有的首图“掌上图书馆”、“首图读览天下”等客户端,可查询馆藏、学术资源等。此外,在微信公众号“首图数字图书馆”,读者可以了解最新信息,也能查阅资源。从国内外的趋势来看,图书馆在公众文化生活中已经不仅仅是阅读空间,还是交流的空间。在空间环境方面,首图也会进一步优化。此外,在服务内容、服务理念、服务方法上首图也会对工作人员进一步培训。

  新京报:未来首图还将如何服务北京的公共文化建设?

  陈坚:作为北京公共图书馆的龙头馆,首图首先要协助做好北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其次,通州分馆的建设也会让首图服务的半径更广,未来也将辐射到河北、天津等区域。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