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大方县六龙古镇:“小豆腐”闯出“大市场”

2017年10月23日 2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贵州大方县六龙古镇:“小豆腐”闯出“大市场”
    有数百年历史的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上,200余家制作传统豆腐的作坊迎来生产旺季。 杨云 摄

  中新网贵州大方10月23日电 题:贵州古镇“小豆腐”闯出“大市场”

  作者 杨云 罗兴

  临近冬季,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六龙镇上,200余家豆腐干作坊迎来生产旺季。

  泡黄豆、打浆、煮沸,不停歇搅拌两小时,用纱布兜过滤豆渣,再把豆浆回锅,加入适量酸菜汤,形成絮状豆花;把豆花用纱布包裹,再装入木模具,压上木板,摞上很多层后,加压塑型,挤出水分后,成为4厘米见方、厚约3毫米的“六龙小豆腐”。

有数百年历史的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上,200余家制作传统豆腐的作坊迎来生产旺季。 杨云 摄
有数百年历史的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上,200余家制作传统豆腐的作坊迎来生产旺季。 杨云 摄

  “我家每天能销出一万两千多块小豆腐,关键在坚持传承老技艺。”六龙镇豆腐作坊一条街上的袁玉梅告诉记者,“虽然已经不用石磨改用机器打浆,但搅拌豆浆、打包塑型还是用老办法,全手工。”

有数百年历史的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上,200余家制作传统豆腐的作坊迎来生产旺季。 杨云 摄
有数百年历史的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上,200余家制作传统豆腐的作坊迎来生产旺季。 杨云 摄

  “‘望、闻、摸、包’,这些前辈传下来的诀窍,我们都没有放弃。”与袁玉梅一样,传承祖母手艺的马世杰认为,“传统的制作技艺繁琐,速度慢,但正因为坚持一块块地手工捏成型,才让‘六龙小豆腐’有独特的细致、柔韧口感。”

  大方县六龙镇是有400余年历史的商贸集镇。历史上贵州不产食盐,明清两朝,所需食盐从四川自贡入长江后,从四个口岸运入贵州。六龙镇位于永宁口岸和仁怀口岸食盐运销贵州西北部盐道的交汇点,是当地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豆制品400余年来,在当地餐饮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口感独特,大方“六龙小豆腐”一直广受省内外食客喜爱。近年来,随着贵州交通不断改善,在电商销售推动下,贵州邻省城市超市与餐馆出现了“六龙小豆腐”身影。

  “我家作坊一年销出去的小豆腐,有300多万块。”马世杰说。

  “请了8个工人,大家每天都忙个不停。”袁玉梅说,她和工人们从凌晨3时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午饭时间才歇息,“小豆腐在冬天是销售旺季,烧烤、烙锅、火锅等摊点和店子要货量很大。”

  记者走访了解,六龙镇200余家豆腐作坊一年生产300天左右,累计可以制作3亿多块小豆腐,占全县小豆腐产量的一半。按两角钱人民币一块的批发价,一年产值约6000万元(人民币)。

  每天上午8时到10时,制好的小豆腐被打包装运,发往贵州各地及周边省份,部分小豆腐经过特殊包装后通过物流发往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

有数百年历史的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上,200余家制作传统豆腐的作坊迎来生产旺季。 杨云 摄
有数百年历史的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上,200余家制作传统豆腐的作坊迎来生产旺季。 杨云 摄

  “制作工艺传统,原料好,小豆腐品质自然好。”贵阳客商张玉强说,“贵阳夜宵市场大约六成小豆腐来自大方。”

  小豆腐畅销,也带动黄豆“火起来”。记者了解到,大方县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黄豆有近40万亩。

  除了众多坚持传统工艺制作的豆腐作坊,规模化的豆制品加工企业近年来也开始布局大方。“大方豆腐已经名声在外,但要形成更大规模效应,形成更大产业格局,必须走‘深加工’‘规模化’之路。”大方一家豆制品企业董事长刘衍敏认为。

  2016年,大方县豆制品产值达到2亿元,拥有豆腐、豆干、豆棒、豆豉、腐竹等10余个系列。(完)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