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大刘振宇:机电产业需打造“有内涵”的智能制造

2017年11月04日 2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大刘振宇:机电产业需打造“有内涵”的智能制造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振宇在论坛上发言。 王刚 摄

  中网杭州11月4日电 (见习记者 杨韵仪)“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正形成历史的交汇点,对于机电行业而言大有可为。”4日,在“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上,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振宇强调,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和机电行业的设计制造技术要深度融合,才能打造“有内涵”的智能制造。

  当日,“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智能制造”为主题,以“机电装备”为侧重探讨方向,众多业内大咖学者多方思想在此碰撞交流,共探机电制造行业“智造”新风向。

图为主题为‘智能制造与机电产业发展’的高峰对话环节。 王远 摄
图为主题为‘智能制造与机电产业发展’的高峰对话环节。 王远 摄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机电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进程备受瞩目。

  刘振宇认为,“智能制造”并非单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而是要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作为载体和抓手,与设计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以此拓展智能制造的水平与深度。

  刘振宇以其团队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举例,一个从事齿盘堆焊工艺的企业,虽然使用机器人焊接,但由于堆焊质量不理想,往往需要重新修磨,整个环节无法达到智能化程度。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并融合自动化技术,不仅解决了齿盘堆焊区域二次打磨问题,还实现了从机器人抓取、焊接、检测到码垛整个流程的智能化。

图为“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现场。 王刚 摄
图为“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现场。 王刚 摄

  解决企业研发的技术瓶颈,离不开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刘振宇介绍,除了通过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研究开发的主流形式,高校的发明专利还能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的形式进行转化。此外,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发挥科研优势,先后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多个工业技术研究院,形成了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包头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潜力。

  “我们和包头政府合作,利用智能制造领域的成果对接包头的企业,形成政府支持、产学研用结合,以及面向市场的合作平台,不仅仅是科研项目的合作,还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宏观战略规划,甚至孵化科技型企业。”刘振宇说。

  在他看来,当下,政府提供支持,高校提供智力资源,而企业存在迫切需求,为机电行业的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希望机电装备领域我们国家在国际上能尽快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制造方面,能走向国际一流,设计制造出更多的智能产品与装备。”对于中国机械行业智能化的未来,刘振宇如是期许。

  据悉,“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由浙江省机电行业协会、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主办,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协办,浙江资本与产业发展联盟、机电之家网共同承办。(完)

【编辑:于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