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动自行车户外集中充电无人问津 症结在哪?

2017年12月19日 16:1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户外集中充电 为何无人问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出于安全原因,电动自行车在室外集中充电的呼声一直很高,也有很多有识人士在努力推广。但目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推广使用,这其中的障碍在哪儿呢?

 百环花园车棚充电处。
百环花园车棚充电处。

  集中充电器无人问津:

  “没人看管,丢了怎么办?”

  上个月底,百环花园5号楼下的停车棚里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物:车棚南侧的栅栏上安装了一个配电器,下面是一排一共10个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插座,旁边贴的通告上有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收费标准。

  “充电3个小时收1元钱,确实不贵呢。”骑车买日用品回来的一位居民过来看了看收费标准,表示并没有见过有人在这儿充电。“大伙儿还是把车停在楼道里充电,都是图自己方便。”

  自行车棚6时至23时免费对业主开放,开放的时候并没有人值守。车棚里的停的以自行车为主,有三十多辆,但只有七辆电动车,其中四辆落满了灰尘,似乎是长期无人使用。即便在安好充电插座的西南角,也堆放着十几辆明显废弃的车辆。最靠外的充电插座前,虽然停放着两辆电动车,但都没有充电,反而挡住了通往里侧充电插座的通道。

  记者在车棚附近转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发现居民有去充电的。一位把电动车停在临近的七号楼楼下的居民告诉记者,“别说你了,我住这儿都没看见也没听说有谁过去充电。”在这位居民看来,集中充电并不比把电池拿回家充电安全,而且也太费事。“不在自己眼皮底下,更容易忘。再说,我们充电好多时候都是上床睡觉前插上,充六七个小时正好充满,要是放车棚里充,还得专门下去,万一车棚关了呢,还是不方便。”

  在小区随机走访中,记者发现只有这一位居民知道自行车棚里有集中充电装置,其余三位骑电动车的居民还没有听说过车棚里的这个变化。五位家里有人骑电动车的老人中,也只有一个老人去看过集中充电装置,其余的人都觉得这个装置没啥用处。“价格倒是不贵,可放外面充电,又没人看着,要是连电池带充电器都丢了怎么办呢?”

  记者告诉老人们,几天前的一场火灾就是电动车充电引起的,几位老人都说看见过那个新闻。“都是小年轻的不经心,要是有老人帮忙看着,就不至于出事了。”倒是几位送快递、外卖的小哥听记者说起这个集中充电装置的时候很感兴趣,“要是我们公司宿舍那边安上这个就好了,比放自己屋里安全。”

  此外,百环花园6号楼地下一层的物业办公室外,还有另外一组十个电动车充电插座。这组插座在一个拐角的小空间里,被七八辆电动摩托车挡在里面。它们在居民中的认知度更低,一位刚从物业办公室出来的居民,还是在记者提醒下,才看到这组装置。而记者打听的几名居民中,也没人知道这个新装备,只有一名保安告诉记者,他曾经看见有人过来充电。“比把车搬回家充电方便多啦。”

  上百电动车进棚仅七辆:“别人都放楼道,凭什么我不能?”

  百环花园物业前台值班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套装置使用率不高可能跟安装时间不长有关。“上个月中下旬,消防部门来检查的时候,发现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隐患才要求我们安的,到现在也就半个多月吧。”而除了知晓度不高,多数居民压根就不选择把车停进车棚,客观上也造成了小区内集中充电插座无人问津的局面。

  记者发现,百环花园的车棚里只停了寥寥几辆车,但是各栋楼的门口、楼道里停放了上百辆电动自行车。即便在离车棚最近的5号楼,25层的楼道中也停放着一辆。离车棚最远、走路大约需要三分钟的8号楼,更是电动自行车停放的“重灾区”:从二层往上,几乎每层电梯对面都停满了各种车辆。而旁边的墙上、甚至电动车的车把上就贴着物业署名的通知:“楼道里严禁停放电动自行车,请尽快自行清理”。

  在7号楼和8号楼之间的公共宣传栏上,记者也看到一张8月份就贴出来的通知,要求停放在此处的车辆在八月底之前移出,物业将对出入口加装隔离装置。但是记者采访当天,这两栋楼下的出入口仍然停放着不少电动自行车。“咱不能给人家扔出去,也不能给人家强制挪走。好几个楼道里,堵得都转不开身。”在楼下巡逻的保安,颇有些无奈,“贴个条,人家就是不挪走,我们也没办法。”

  既然小区里有车棚,为什么车主们还是要把车放在楼道里呢?“车棚没人看,我们这车都是好几千买的,万一丢了,损失太大。”一位电动车主人也承认占着楼道不对,但是跟方便和车辆安全相比,那万分之一的、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就被忽视了。而且,攀比心理也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别人都放楼道里,凭什么我就不能放?”

  至于家里没有电动车的业主,也都碍于情面不好当面劝阻,“就算不能像以前的邻居能互相借个大葱、拿把香菜的,那也都是邻居,可不能闹僵了,要不多尴尬啊。”一位从老家过来给儿子带孩子的阿姨,听到记者提议拍照片举报违规行为时,苦口婆心地劝,“你们小年轻的,可别冲动。乡里乡亲的,大家互相迁就点呗。”

  实际上,根据消防要求,楼道里不得堆放任何杂物,电动自行车自然也包括在内。但是,车主存在侥幸心理、邻居很少主动举报、物业缺乏清理积极性、车棚无人看管安全系数低……种种因素纠结在一起,也造成了居民楼内车辆密集、楼下车棚中反而空空荡荡的局面。

  推广集中充电:安全方便的存车棚是根本

  百环花园安装的是北京鑫业恒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的充电装置,今年9月,该公司开始在北京安装电动自行车的扫码集中充电装置,目前已经在100多个小区安装成功。这种装置经消防检测通过,安全系数很高,每一个设备都有后台运行人员监控,也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断电。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后台数据表明,接受度、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出租公寓。

  “有的物业特别支持这个项目,直接给我们拉民用电,在楼下集中充电与回家充电的费用基本持平。” 鑫业恒安公司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项目的负责人刘江华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在所有小区都是免费安装,计费也是按照物业提供的用电成本来计算的。“如果给的是商业用电,我们的收费标准一般就是每3小时一元钱。如果是民用电,比如房山那边的一个小区,一元钱可以充10个小时。”

  刘江华说,集中充电装置费用虽然低廉,但在有的小区确实有点水土不服,给他的感觉就是“不能深入居民内心”。而他们的安装团队今后也将做更多的推广,争取吸引更多的用户。“将与几家快递公司接触,到快递员集中居住的区域免费安装充电桩。多一个居民区接受,消防隐患就少一处。”

  希望推广电动自行车都能楼下集中充电的,不仅仅是刘江华们,很多小区居民也纷纷献策。“摆放不整齐的共享单车,都有专门工作人员给调整摆放。要是每个社区也有一个这样的队伍就好了。比如,咱们戴红袖箍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是否可以每天坚持做这个事情?相信最多一个月,就能把大家现在的习惯改过来。”针对如何让电动自行车车主改变习惯,一位热心人士提议。

  在记者走访中,多数人都赞成电动车在楼下集中充电,也希望单位,尤其是小区能够设置安全的停车棚,提供集中、规范的充电服务。而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小区里有安全、方便的存车棚。“如同停车场里必须按比例安装电动车充电桩那样,也可以要求小区提供安全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备。”一位电动摩托车车主建议,“要是楼下有安全的充电场所,大家何必费劲把车搬来搬去呢?”

  本报记者 周明杰 文并摄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