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影响中国2017年度行业领袖范晓忻:深耕大数据

2017年12月21日 16:0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影响中国

  2017年度人物

  多年后,或许会有人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公元2017》。

  2017,注定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中共十九大召开,雄安新区设立,“千年大计”确定,新时代大幕开启……时代高歌猛进,中国的影响力,成倍增长。

  大时代、大格局之下,个体的力量有时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但正如《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体育人物张帅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有的时候,其实曙光就在你感觉最困难的时候到来,希望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能带给每个人更多坚持下去的力量。

  正因为此,从2009年开始,《中国新闻周刊》每年都用一份推崇理性价值的榜单来致敬这些影响、启迪和鼓舞我们的人。今年,我们还特别致敬一个群体——城市建设者。城市乃至国家,正是因每个人的贡献而伟大,因平等善待每一个成员而美好。我们致敬守望相助的力量,因了这份力量,2017年的冬夜有了温暖。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我们尤其需要彰显独立、理性和良知的价值,不唯上,不从众,不为潮流所裹挟。每一个个体的坚守,每一个细微的声音,每一个不以恶小而为、也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努力,都在悄然改变潮水的方向,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未来。

  影响中国2017年度行业领袖 范晓忻

  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职于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主管亚太区业务。

范晓忻。摄影/张沫
范晓忻。摄影/张沫

  获奖理由

  2017年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转变经济增长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尤为突出。作为大数据行业的先行者,他已经在这个领域走过了整整10年,见证并推动着这个行业从乏人问津到立于风口浪尖的成长。他认为,作为一家成功的大数据企业的领导人,有责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和作用,为金融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治理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范晓忻:深耕大数据 构建新格局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陈炜

  十年前,范晓忻决定在中国开拓一场可能是史无前例的事业,实现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

  当时既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大数据”的概念,为突出新公司特质,范晓忻创造性地将“金融电子化”和“银行”这两个专业词汇“联合”到一起,成为“金融电子化联合银行”,简称金电联行。

  从最开始发展三年才有第一单业务,到现在涉及百亿规模的信用融资,累计为上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金电联行已走过十年发展历程。

  如今大数据的发展已经由“概念的风口”进入到“应用的风口”。范晓忻认为,通过更加广泛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数据约束力”将帮助中国逐步缩短同个别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占领先机

  在清华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之时,要把事情做好的“极客精神”,贯穿于范晓忻的整个大学生涯。毕业之后,范晓忻并没有直接创业,而是选择入职和记黄埔旗下的电讯公司,负责亚太业务。

  在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共事过程中,范晓忻不断将大学中习得的知识转化为IT行业的创新能力,实现了认知能力的提升。

  在和记黄埔工作三年后,范晓忻同合作伙伴们创办了国内最早的产业链IT服务企业,主要为合资车企供应链系统提供维护服务。

  为此,他们还专门研发了一套新型供应链系统,并逐步成为行业领先。范晓忻回忆,“当时全北京有四大车企,有两家选择我们。”

  正当范晓忻努力打拼之时,一位清华师弟的造访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那次重要的交谈中,这位在华尔街打拼的师弟建议他挖掘中小企业供应链系统的金融价值。

  在为大量车企进行服务的过程中,范晓忻发现有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本身产品质量过硬,订单量充足,但是其发展缺乏短期流动资金,在原材料购买及产能更新换代方面捉襟见肘。因为没有抵押物,又是中小企业,因此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如果能够通过对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信用能力并获得银行认可,就可为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提供证明。

  2007年,在当时大数据概念还未被提及的时代,范晓忻与朱志伟等合作伙伴联合成立金电联行,并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为银行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提供依据,服务了万千中小企业,创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能够在大数据“前时代”就预知大数据产业兴旺并占领行业先机,这无疑具有前沿意识。

  十年实践

  凡事可计算,一切可量化。秉持这一理念,范晓忻带领金电联行用数据的视角解读世界,将大数据应用不断推向更加广阔的领域。

  多年来,金电联行一直把产品和服务的重点放在金融领域。通过分析金融领域的大数据需求,金电联行将传统征信所不能覆盖到“空白”作为大数据与信用结合的创新点。比如,在为商业银行提供征信产品与服务时,金电联行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中小微企业海量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和分析,给银行的风险评估提供丰富且客观的数据支持,从而实现了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银行风险量化、企业外部数据整合等多场景应用。

  目前,金电联行已经与50家银行建立的深度合作,提供从获客分析、精准营销、风控管理等一系列服务。

  2014年,金电联行获得了央行第一批企业征信牌照。范晓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市场化征信机构而言,取得征信牌照,仅仅是跨过了进入征信行业的门槛,并非在征信行业激烈竞争中取得成功的“护身符”。金电联行在密切配合央行、发改委等部委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多项指导意见实施的同时,充分利用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的灵活性,不断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等多个方面摸索出一套具有自身特点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金电联行已深度参与广东、黑龙江、海南等地区性信用体系建设与示范城市创建,多个行业和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业务范围覆盖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要求的商务诚信、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全领域。

  “大数据归根到底是数学的事。”范晓忻表示,采集数据仅仅是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搭平台、建模型、做算法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是他创业期间一直关注的核心内容。

  经历了不计其数的研发模型、试错和推翻重来,如今,金电联行的科研团队已经建立了具备分析2000多项指标的全自动化分析系统。不仅引入了来自清华、北大、加州理工、东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研究团队,还同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金电联行金融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在大数据关键技术上共同攻关,推动相关成果的转化和广泛应用。

  2017年,金电联行在南京和郑州分别建立了新的研发基地,算下来总共拥有四个研发基地。范晓忻认为,通过在不同城市建立研发基地作为资源整合利用的手段,一方面能够促使金电联行的创新模式、经验同当地的大数据应用更加紧密结合,同时也构建“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格局。

  面对大数据产业革新,金电联行在原有以征信和风险量化为核心竞争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智能数据工厂和创新实验室,目的在于提升数据使用和模型构建效率。

  金电联行最早提出建立智能数据工厂的构思,主要归因于其博士团队撰写算法的过程中,很大精力花在数据清洗、处理、调度等基础工作,流程纷繁复杂。因此,范晓忻决定开发固定模式的数据处理流水线,提升金电联行工程师算法的撰写效率。可喜的是,当系统研发出来后,市场需求非常强烈。

  肩负重担

  金电联行成立之初专注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承担社会责任,首先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建立客观信用评价体系,帮助大量中小实体企业在信用状况缺失及无担保、抵押物的前提下,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纯信用资金支持,并降低融资成本。

  范晓忻认为,即使在一些高端科技园区内部,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政府及园区管委会除了对企业主营业务有所了解外,并无有效渠道获知企业的深层次信息。由于政府会向优质企业注入产业基金、政策引导基金,需要园区对企业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在企业信息真实性、完整性难以保障的前提下,如何对优质企业进行甄别存在着重重困难。

  金电联行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投融资平台,建立大数据评价指标体系,帮助政府挑选出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能够实现产业基金、政策引导基金流入真正需要支持的中小企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当下,互联网新金融风起云涌,金融风险具有危害广、发生快的特征,只有通过大数据技术,才能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甄别并加以防范。

  范晓忻介绍,半年前,互联网金融平台欺诈现象较多,庞氏骗局屡禁不止。针对这一问题,金电联行建立了新金融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监管融资平台的经营状况,能够有效发现P2P等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不法行为。

  此外,金电联行对中国征信体系的建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范晓忻认为,信用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如今中国的诚信问题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金融风险同企业信用水平紧密相关。金电联行通过构建大数据信用信息平台,建立研究机构,能够实现对社会信用的监控,帮助全社会提升信用水平。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不仅需要专攻一隅的执着者,也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者。在以前沿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更是如此。

  未来智慧科技的爆发肯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踏实研发与创新驱动才是迈向未来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范晓忻和他的金电联行一如既往,一路执着,不断创新。

  (《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第48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