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迟福林:百姓消费新需求 服务业市场更开放

2018年04月10日 01:0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百姓消费新需求 服务业市场更开放——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新华社海南博鳌4月9日电 题:百姓消费新需求 服务业市场更开放——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新华社记者韩洁、李金红

  “中国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服务业市场开放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扩大开放的一个重大举措。”

  9日正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迟福林认为,13亿多人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重大的优势,也是中国扩大内需、对外开放的重要立足点。

  消费新时代:2020年服务型消费将占半壁江山

  消费是否能拉动经济增长?这是中国经济转型路上绕不开的问题。

  迟福林说,2012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出版了一份年度报告消费主导认为,新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提升,并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

  在迟福林看来,一系列有关中国消费的大数据足以证明中国消费的巨大拉动力。

  “2017年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8.8%,估计到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65%。”他说,中国经济进入消费新时代,健康、医疗、文化、旅游、教育、信息等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成为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突出特点。

  迟福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中国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支出约占总消费支出的40%左右,农村居民在30%左右。如果按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每年新增1.5到2个百分点计算,到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支出可能达到50%左右;如果城乡一体化速度加快,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候,服务型消费或将占据中国最终消费的半壁江山。

  改革新动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补短板

  一边是服务型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一边是高质量供给严重不足,这一矛盾该如何破解?

  “消费结构升级及其新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使供给体系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迟福林说,当前“有需求缺供给、有供给缺质量、有质量缺品牌”等挑战还相当严峻。

  他以健康产业为例说,如今海南健康产业投资热的背后,瞄准的是潜在的巨大需求。估计到2020年,国内大健康产业消费的总规模将超过医疗市场消费的总规模。目前我国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等产业,每年约有1万亿元需求,但实际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不足1000亿元,仅为十分之一。

  他建议,从现实看,无论产业如何变革,商业模式如何创新,都需要牢牢抓住消费需求这个根本,都需要新消费为导向推动新的供给变革。

  “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下,企业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迟福林说,未来几年,随着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更多领域会出现更多的转折点,希望更多企业能抓住机遇,不仅成为独角兽企业,更成为引领新商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开放新信号:以开放服务业倒逼国内产业变革

  迟福林认为,进入新时代,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市场正在进一步开放。

  他说,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并非不重视实体经济。要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核心问题是加快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在以人工智能为重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迟福林认为,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德国之所以成为制造业强国,有“两个70%”:一是服务业占GDP的70%,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70%。相比之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0%多,这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迟福林说,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服务型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消费结构升级引领投资结构和供给结构升级的重点,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啃下的“硬骨头”。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迟福林说,改革开放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未来海南发展也必将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释放发展的巨大活力和动力,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编辑:张楷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