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有竞争才有活力 公司更名“美颜”效果打折

2018年04月10日 11: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有竞争才有活力 公司更名“美颜”效果打折

  保持竞争才有市场活力行业内必须有多个参与者

  最近,分众传媒这个电梯传媒行业巨无霸受到了小弟的挑战,股价遭遇6连跌。这个小弟叫“新潮传媒”。你也许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它确确实实正在搅动中国电梯广告的江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估值百亿的独角兽企业,新潮传媒过往的财务数据并不亮眼。挑战千亿级行业巨头的背后,一方面迫于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分众传媒与欧普照片的对赌协议。根据分众传媒发布的2017年业绩快报,去年公司营收120.21亿元,同比增长17.7%,净利润更是达到60.06亿元,净利率高达50%。目前,分众传媒总市值近1500亿元。

  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竞争,没有竞争,将是一潭死水。如何保持竞争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是对市场经济根本基础的维护,也是市场监管者的主要责任。可以说,在所有市场领域,保持有活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是最主要的。任何企图独霸市场、扼杀竞争的行为,都是不能允许的。传统产业如此,新兴产业亦是如此。记得在若干独占性很强的领域,如电网、通讯等,当初的改革阻力很大,但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分成三四家大公司,避免出现一家独大、一家独揽的垄断局面。可以说,没有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太弱,都不利于市场发展。

  超200家上市公司“换马甲”“美颜”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以来,超过200家上市公司变更股票简称。在A股市场,更名是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更名的原因大多属于重大资产重组、控股股东变动、戴帽摘帽、主营业务发生变更等,当然蹭热点的也有一些。针对上市公司“更名潮”频发,尤其是一些公司借机炒作,监管层适时出手。2016年9月份上交所制定了《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加强对公司证券简称变更的事中和事后监管,严防上市公司更名乱象;2016年11月深交所也发布了上市公司更名的相关备忘录,2017年10月对相关规定进一步修订,对上市公司随意更名行为进行约束。

  公司名称与人的名字一样,本质上只是个符号。但是在股市,却常常被作为爆炒的借口。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共有232家上市公司对股票简称进行了变更。从变更的原因看,半数属于ST股摘帽或戴帽等被动改名。另外,比较有名的还有三六零,变更原因是完成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主营业务发生变更。这些都属于正常变更。但是,一些为赶时髦、博得市场眼球,快速改名,业务没变名称先变,业务内容和人员还没到位名称早就“到位”,也不是个案。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现在上市公司因改名而遭爆炒、股价暴涨的概率有所降低,去年以来更名的公司中,更名首日及后10日平均涨幅均为负值。更名后首日涨停的多为有利好的摘帽股,也就是“名副其实”者。

  理财产品频亏损遭质疑反衬实体经济项目难寻

  近日有媒体报道,迎驾贡酒理财产品亏损或涉嫌抽逃资金。迎驾贡酒2015年5月20号上市,发行价为11.8元/股,在投资者的追捧下,创造了自己的辉煌,股价最高涨至53.34元/股。但遗憾的是,之后便一泻千里,风光难在,至今依然在每股十几元区间徘徊。大量的投资理财失利或许是影响迎驾贡酒股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进行扩大再生产。另外就是寻找优质项目投资或者兼并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实现扩张,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市值管理。

  媒体在调查中发现,迎驾贡酒在投资项目上选择了理财产品。其在上市一年后,大量买入理财产品,总金额达到数亿元人民币,且时间点均集中在2016年底。为什么要大量买入理财产品?迎驾贡酒方面的解释是,企业购买理财产品一是没有好的项目投资;二是理财产品比较稳定,有保底收入。但是,从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看,3.5亿元的理财产品净亏损却达到311万元。资本逐利,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此把主要投资投向理财产品的“不务正业”行为,受到市场强烈质疑。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能投资的好项目确实不好找,实体经济很多都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而投资选择的无奈,多少暴露了中国经济现在的困境。

  中青旅否认坑害消费者骗子魔爪频频伸向老年人

  4月4日,中青旅检索到由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栏目微信公众号“新闻坊”发布了一条名为《已有70多位老人被坑!少则3万,多则30万!沪上知名旅行社被曝侵占旅游费!》微信内容,文中提及:“4月2日上午,约70多名消费者涌进位于嘉定区叶城路上的‘中青旅大厦’的‘中青旅总部会议室’”“2016年初上海大通旅行社100%的股权都被‘上海中青旅行社’收购”等内容。中青旅声明,以上内容未与中青旅核实,将涉事旅行社及办公地点简称为“中青旅”,并以“中青旅总部““中青旅大厦”等字眼,诱导消费者认为是中青旅行为,干扰了社会舆论导向。声明说,此事与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无任何关系,文中所涉公司非中青旅或下属分子公司;文中所表述的“中青旅总部”“中青旅大厦”均为不实说法,中青旅总部设在位于北京的中青旅大厦。

  中青旅的声明让我们看到一个新骗局。现在,骗子作假、盗用有实力企业的名号,已经到了猖獗的地步。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次的被害者又是自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群体。从保健品、理财,到以房养老,到旅游,骗局屡屡出现,屡禁不止。回头来看,对于市场上各路骗子的打击力度是不是还是弱了些?对于专门欺骗老年人群体的骗子,是否还需要针对性的打击立法或法规?当然,对老年人群体,还需要加强教育,提高他们辨别真伪的能力。张健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