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汶川地震灾区十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2018年05月09日 18: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汶川地震灾区十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震后崛起的北川新城。 杨勇 摄

  中新网成都5月9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9日从四川官方获悉,汶川特大地震震后十年来,灾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7年底,39个国定重灾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7亿元,是震前(2007年)的3.2倍。

  地震后,四川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北川新县城拔地而起,汶川、青川、都江堰焕然一新,映秀、水磨、汉旺等建成旅游名镇和工业新镇,汶川水磨镇荣膺“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奖”。

  在离绵阳北川新城数公里外的安昌镇安乐路沿线,猕猴桃林、中药材种植园、藕田养鱼基地错落分布,由七大产业园构成的产业带已逐步形成。

  安昌镇镇长母贤斌介绍说,这几年当地按照“农业+旅游+西羌特色文化+电子商务”“产业党小组+公司+致富能手+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将土地资源搞活,另一方面引进或成立公司、专业合作社,多管齐下,成效十分明显。

  此外,四川以成德绵为核心区域、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扎实开展全面创新改革,着力打造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10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并加大引才力度。2017年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增长8%。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汶川地震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近十年来,汶川地震灾区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石墨烯等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

  在交通方面,四川实现了灾区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水利、能源、通信、市政公用设施等功能全面增强。贯穿和辐射汶川地震灾区的成绵乐城际铁路、成渝高铁、西成客专和广元至巴中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成兰铁路、川藏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和汶马高速、雅康高速、绵九高速等重大公路项目加快建设。

  中铁八局原成都至都江堰快速铁路(简称成灌快铁)项目部总工程师李忠升介绍,成灌快铁是四川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铁路项目,也是成都的第一条市域铁路,在中国首次实现了快铁与地铁的无缝对接,技术上首次采用了自主创新的CRTS3型无砟轨道,国内首创自密式混凝土灌注,简优化了施工程序,节省了建设成本。

  在生态环境方面,汶川地震灾区实施生态系统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地灾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生态功能逐步修复,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成土地岭、泥巴山野生大熊猫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带,卧龙、九寨沟、王朗等保护区还成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范本。(完)

【编辑:叶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