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扩大进口利好金融服务业 助中国民众生财更“有道”

2018年05月19日 2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王恩博)随着财富阶层快速扩大,大众消费结构发生转变,如今中国民众正愈加关注如何实现“钱生钱”。

  在此背景下,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应运而生。以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为例,近年来中国这一市场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其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人民币。

  不过,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金融服务新需求,尽管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不断进行调整适应,服务供求不匹配现象却依然普遍存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总体看中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仍长期集中在存款和类银行存款,养老保险类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且近年来增长缓慢。在企业层面,中国权益类融资规模较小,难以为高风险的互联网等产业初创企业提供足够金融服务支持。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直言,当前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能力有限,还无法把国内的大量储蓄很好地配置到实体经济当中。

  同时,较大的金融服务缺口也带来了一些弊端。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向记者表示,在此情况下,金融服务“正门不开走后门”的绕道现象凸显,影子银行、同业业务及大量通道业务快速崛起。同时,一些金融中介通过缺乏监管的金融绕道服务放大杠杆和期限错配,也增加了风险。

  如何打开补充金融服务的“正门”?随着当前中国释放全面扩大进口的信号,这一问题答案渐明。

  CF40高级研究员哈继铭认为,消费是当今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许多中国民众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消费需求后,将转向国内相对缺乏的服务类消费,特别是金融服务。

  相比中国起步较晚、发展尚未健全的金融行业,一些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已有深厚基础。例如,英国作为传统金融大国,建立了很多现行金融制度和规则;美国投资银行、保险等行业高度发达,金融机构能够向个人或家庭提供形式各异的服务产品。

  曾在美国投行高盛工作的哈继铭说,据统计,高盛私人银行部门每名客户经理平均管理资金高达约10亿美元,中国在这方面差距巨大。因此,金融服务等行业有望成为未来中国扩大进口的重点,并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事实上,中方已多次表示,将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特别是要加快金融、医疗护理、教育、电信等多个领域开放。

  近期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开放措施,已经吸引了诸多世界顶级金融机构“入场”。来自美国的摩根大通近日表示将加强在华布局,希望在资金服务、托管和基金服务等方面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支持,并为中国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世界一流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服务。

  业界认为,中国继续开放服务业市场,加大服务贸易进口,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与美国等金融传统强国间互利合作。同时,中国民众将受益于高质量的进口金融服务产品,令生财更加“有道”。

  此外,随着外国先进服务产品提升整体行业标准,中国金融服务市场也将迎来更激烈竞争。这一局面料将倒逼中国本土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加强服务创新,从而营造更有利于消费者利益和行业长远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完)

【编辑:刘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