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定绿色“答卷”:从护到富的“绿色实践”

2018年06月20日 15: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贵定绿色“答卷”:从护到富的“绿色实践”
    生态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护、从护到富的“绿色实践”,激发出的是绿色“答卷”背后的生态红利。图为甘溪森林公园。 杨云 摄

  中新网贵州贵定6月20日电 题:贵定绿色“答卷”:从护到富的“绿色实践”

  作者杨云

  “以前砍树,越砍越穷;现在护绿,日子越来越好。”在贵州省贵定甘溪林场,多位林场职工说,生态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护、从护到富的“绿色实践”,激发出的是绿色“答卷”背后的生态红利。

  雨后的甘溪林场,漫步林荫道,香樟树、梓木树等各色树种林立两旁,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清新气息沁人心脾。

  十几年前,甘溪林场职工有个响亮的“名号”——伐木帮,大伙儿砍树谋生。如今,林场职工是植树造林的“正规军”。从前的“森林砍树人”,到守护森林资源的“绿色卫士”,林场职工身份的转变,正好是贵州“绿色实践”的缩影。

  甘溪林场位于贵定县城西南面,始建于1958年。60年来,在几代森林人的苦心经营下,甘溪林场成为黔南州生态功能最完善、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林区之一。森林面积0.809万亩,森林总蓄积3.06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9%。

  1985年开始,贵定甘溪林场属经营性林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谋生的路子就是砍树。”林场场长胡发荣告诉记者。2009年,林场划为公益林,不再允许砍树生产经营,林场生计陷入困境,“当时月工资平均7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只相当于其他岗位同档次的1/3。”

  林场老职工彭芳前感叹不已,他曾经认为,自己将会在经济拮据、苦闷中度过余生。

生态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护、从护到富的“绿色实践”,激发出的是绿色“答卷”背后的生态红利。图为贵定沿山乡村。 杨云 摄
生态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护、从护到富的“绿色实践”,激发出的是绿色“答卷”背后的生态红利。图为贵定沿山乡村。 杨云 摄

  “是国有林场体制改革改变了这一切。”2011年,甘溪林场作为黔南州国有林场改革的试点单位,立行先试,依法治林,加快转型。贵定县按照“停、造、转、保”总体思路,深化对甘溪林场的改革,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的同时,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目标。

  林场改革后,在职职工全部转为护林员。特别是2015年甘溪林场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后,林场走上了森林旅游的路子,职工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火红。

  彭芳前的工资由以前2009年的5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5000多元,收入翻了10倍多。

  为了严守生态红线,甘溪林场出台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森林防火制度》等相关制度办法,建立了场长全权负责、职工划片包干、山头地块到人的“三级管护体系”,使森林资源管护实现全覆盖。强化依法治林,落实最严厉的源头保护制度。同时,贵定官方将森林公园与城市建设融合起来进行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了林场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绿色是贵定县近年来的发展标签。按照“绿色贵定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生态林、经济林的工程性开发不少于10万亩、成林率确保80%以上,“十三五”期末,全县将新增森林面积22.5万亩以上,达到159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

  地处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贵定,近年来围绕石漠化治理,将调整后的8个镇(街道办事处)分别规划为建设盘江“冰脆酥李”、云雾贡茶、沿山刺梨、森林旅游等生态农业,让贵定环境美起来、群众口袋鼓起来、涵养水源地被保护起来。

  在选人用人上,贵定官方建立以生态文明第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作为欠发达地区,贵定已经转型主攻“富一方百姓”与“养一方山水”的双重任务。(完)

【编辑:李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