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黑车横行堵塞交通 北京南站为何成了“北京难站”?

2018年07月29日 09:5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参与互动 
资料图:北京南站的旅客。<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富田 摄
资料图:北京南站排队进站的旅客。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北京南站怎么就成了“北京难站” ?

  7月27日,有媒体再次曝光了北京南站周围乱象:站外黑车横行堵塞交通;正规出租车变身黑车,25公里路程叫价300元……

  乱象一:黑车横行,堵塞交通

  每天子夜时分,北京南站北广场外,乱成一团——乘客、公交、私家车、出租车,混在一起。其中,黑车趴活阵容最为强大,它们不仅占用了整个丁字路口,还占去了北京南站北面的幸福路两条车道中的一道,使得南站幸福大街长期处于“肠梗阻”的状态。

  乱象二:出租车变黑车 25公里要价300元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黑车中,竟出现有大量正规出租车身影。7月24日凌晨,记者看到一名女子被出租司机拦下,从北京南站到望京25公里要价300元。

  为了躲避电子监控,这些黑车和出租车的前车牌大多用光盘、报纸、画报等遮挡住;大多数车辆都掀开后备箱,后车牌也看不到。

  深夜站外黑车扎堆 站内乘客排长队

  站外黑车扎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站内乘客排长队。7月25日凌晨,记者在现场粗略统计,在15分钟内,车站共调度发车22辆,仅有30余名乘客乘车离开,据悉,每天夜里11点后,有10余趟列车、万余名乘客到达北京南站。深夜,如何才能顺利走出这一站?这是他们共同的困惑。

  乱象频遭吐槽 北京南站是“北京难站”?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北京难站遭吐槽。今年4月,有网友吐槽,指出北京南站等待席位偏少、进出站特别长、停车场比较“闷”、出租车接驳难等一系列问题。

  北京南站:已与相关部门协调延长夜班公交运营时间

  针对交通问题,北京南站一负责人表示:“前不久,经相关部门协调,北京南站到北京站东的夜17路公交、到和平东桥的夜24路公交,已经加班延长运营时间了,可仍解决不了问题。”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而关于北京南站周边黑车疯狂宰客的问题,早在2012年,央视新闻频道就对其进行过曝光,至今仍未有改观。

  央视评论

  设计高标准的车站 配套服务为何却屡遭吐槽?

  北京南站乱象丛生,被旅客吐槽为“北京难站”,让许多人内心不免失落。曾几何时,这座现代化火车站代表着中国综合交通枢纽的最高标准,这里的一切都曾让我们深感自豪。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改造一新的北京南站伴随着京津城际的开通正式投入运营,北京南站也成为中国首座高标准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那时,“从其他车站乘车”与“从北京南站乘车”相比,不仅仅意味着出行速度的巨大差异,也意味着服务品质上的巨大落差。焕然一新的车站大厅、宽敞明亮的自然采光、窗明几净的餐厅商铺、整齐高效的站口闸机……车站内的一切都让南来北往的旅客眼前一亮。

  这样一座设计高标准的高铁站,配套服务原本也应现代舒适,然而进出站之难和黑车扎堆儿等问题却频频被吐槽,让人无法理解。许多反映的问题早已存在多年,可谓积弊已久,却一再遗留至今,逐渐变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问题持续存留 是解决不了还是不解决?

  明摆着的服务软肋却持续存留,不能用“没发现”来解释。配套服务跟不上硬件水平,只有两个解释:其一是对存在的问题视若无睹、习以为常;其二是解决服务软肋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许,这两种情况都存在。

  一方面,车站范围内的一些问题,源于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低下,只要认真调研,仔细分析,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车站内出租车调度效率低,停车场通风情况不好造成旅客感觉“闷”等问题,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办法的,只要想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

  另一方面,站外黑车扎堆儿阻断交通等问题,这并非车站一家的事情。依照惯例,高铁车站外的配套交通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高铁站也应与北京市相关部门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找出解决问题办法,让深夜抵达的旅客回家不再难。在交通枢纽的综合配套服务方面,许多城市都与铁路部门进行了积极合作,让旅客进出站的速度快些、更快些。

  相关部门应提高站位 统筹解决

  北京作为首都,其“四个中心”定位包括了国际交流交往中心。高铁站作为城市的门户,往往是给全国旅客、各国友朋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站内热乎乎、站外闹哄哄”的感受显然与北京市的首都气质不合,“乘车的已到目的地,送站的还在等出租车”也与国际交流交往中心的定位不符。相关部门理应提高站位,统筹考虑解决好这些问题。

  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地标性建筑有多高,也并非高楼大厦有多少,而是城市在与人们接触当中不经意间透出的气质、每个环节中展现的效率和每个角落呈现的人性化细节。从这个视角来看,北京南站及其周边的种种乱象到了该终结的时候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拿出决断力,快刀斩乱麻,让北京南站的出行不再“难”。

  文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论员王健

【编辑:张楷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