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能就业”是劳务培训的硬道理

2018年07月31日 09:32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能就业”是劳务培训的硬道理
   陈发明

  劳务技能培训的初衷是为了让群众通过高质量就业实现可持续增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围绕能就业、就好业做文章,防止剃头挑子“一头热”,避免就业培训“两张皮”,只有这样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如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劳务培训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但是,在一些地方,劳务培训效果却不明显,出现了劳务培训与群众就业“两张皮”、培训数量与就业质量不匹配的现象。

  数据显示,在西部某劳务大省,每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多万人,但是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建筑、餐饮等门槛较低的行业,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挣的依旧是“辛苦钱”,而不是“技能钱”。与此同时,在贫困地区开展的劳务培训中,出现了只注重培训、不关注就业等情况,个别地方甚至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

  比如,有的培训班教学条件较差,致使培训质量不高,一所学校只有3台挖掘机,每人每天上机实操时间不足10分钟,如此培训事倍功半;有的地方只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了群众就业意愿,靠发放误工补贴、纪念品等方式吸引群众参加;有的培训中,群众不识字居然也能通过理论考试,获得技能证书,甚至不去参加培训也能得到证书;还有的地方尽管培训内容多样,参加培训人员也能通过学习拿证,但培训结束依旧待业在家。

  劳务技能培训的初衷是为了让群众通过高质量就业实现可持续增收,无论是重培训、轻就业,还是重务工、轻技能,都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劳务培训中,应围绕能就业、就好业做文章。

  首先,防止剃头挑子“一头热”。群众才是培训的主角,所以在开展劳务培训时,要立足群众需求,不能搞一厢情愿的灌输式培训。对于学习意愿强烈的群众,要根据其自身实际和意愿,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开展“点餐式”技能培训;对于自身动力不足、习惯了挣辛苦钱的群众,改观念比学技能更重要,扶志之后再扶智,效果更明显。

  其次,避免就业培训“两张皮”。从当前实际看,很多地方之所以培训之后难就业,或者就业之后难增收,就是因为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低,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很多群众单枪匹马外出闯荡,对市场需求、政策法律、社会服务等了解不够,致使收入难有保障,生活成本过高,有的甚至吃了“哑巴亏”无处诉说,看起来工资不低,但实际收入却很少。

  因此,劳务部门要建立完善劳务输转服务体系,不仅培训扶上马,就业还得送一程。在就业接纳地建立区域服务机构,事前接洽用工企业开展订单培训,事中开展政策法律宣讲实现稳定就业和生活成本最小化,事后建立维权机制保障务工收入“颗粒归仓”。只有盯紧就业环节,才能交出让群众长效增收的“合格答卷”。

陈发明

陈发明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